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大小非”9月爆出减持新高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8 23:43:00

摘要:“大小非”9月爆出减持新高

“大小非”9月爆出减持新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从6124点到1802点,A股世纪大跌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将罪名归咎为“大小非”减持,而在美国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A股的持续低迷不振,更让投资者对于“大小非”的指责不断升级。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受困于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不少“大小非”在9月疯狂出逃,面对“大小非”可能持续保有的“减持热情”,是否有办法缓解相关压力?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由此呼吁,“大小非”减持的配套机制,如“二次发售”的细则等,应尽快出台。
二次发售细则迟迟未有
    记者在查阅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9月份统计数据时发现,在9月份“大小非”总解禁数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大小非”实际减持的数量丝毫未减,共减持4.52亿股,其中,“大非”减持量甚至高于解禁高峰8月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的数量为4663.13亿股,其中9月份解禁10.62亿股,分别是“大非”9.05亿股,“小非”1.58亿股。整体来看,9月是全年解禁数量较低的一个月,而此前的8月份解禁数量高达215.47亿股。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不少投资者预期“大小非”减持或会放缓的月份,却创造了一个减持新高。尤其引人注意的是,9月“小非”解禁数量为1.58亿股,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小非”纷纷选择9月出逃。
    为何在解禁数量最低的一个月,却爆出减持新高?到底是何原因造成9月成为“大小非”成批出逃?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就此分析称,“大小非”之所以集中减持,与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在信贷紧缩政策还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下,“大小非”需要通过股票套现获得资金补充,其次是“大小非”担忧在宏观调控下,企业盈利增长可能难以像前几年那样获得大幅提高,进而影响上市公司业绩而拖累股价表现,由此加速减持手上的股份。
    在平安证券分析师蔡大贵看来,目前的情况下,“大小非”套利空间最低为15%,最高为46%,收益率不低的情况不排除会驱使部分“大小非”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套现。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大小非”们担心管理层会有更严厉的限制措施出台,而采取先行减持。
    面对“大小非”可能持续保有的“减持热情”,是否有办法缓解相关压力?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水皮认为,中国证监会在8月15日曾经表示将引入二次发售机制,以打散、拆细“大小非”手中的大宗股份,使其在二级市场的流动动机和时点分布趋于分散。如此,将可对“大小非”的集中冲击分散缓解。
    “但两个月时间过去了,二次发售还没有细则出台。因此,我个人感觉管理层在大跌面前有些手忙脚乱,出台的措施有些颠三倒四。”
    在水皮看来,市场在证监会推出的组合拳面前,依然不断下跌。对此,应可判断为是利好的动作太慢。“其实,在发现市场问题以后,就应该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
“以时间换空间”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是限售股解禁的高峰期,在这三年中将有超过3000亿股、20余万亿市值的限售股逐步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相对目前沪深两市约5万亿的流通市值而言,这一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面对这一巨大数字,解学成认为,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单一途径实现“大小非”的顺利减持是不切实际的。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就“大小非”减持虽然已提出过类似的制度建设,但实施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主要问题在于以往这类制度的施行都是单一措施的运用,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体系,这就为有心“违规”的“大小非”通过其他渠道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提供了可能。
    记者注意到,西南证券早前发表的“大小非减持一揽子计划”研究报告中,明确建议通过二次发售、认购权证、大宗交易平台转让三个措施,在改进制度运行方式、弥补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的基础上,实现其相互协调、多方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大小非减持制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水皮所指出的,二次发售的详细细则至今未有任何动静。
    西南证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设计,实现以二次发售方式购入已解禁限售股的投资者,并不能通过二级市场立刻将这部分股票套现,从而依靠限售期限的搭配,尽可能地将减持过程平稳化,达到“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如果以“二次发售”为平台,把央行和国资委以及各级地方国资委分别投入的增持基金集中起来作为平准基金,就足以建立一个与“大小非”大宗交易旗鼓相当的买方市场。
    他们建议,在买断包括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在内的那些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的股改限售股之后,或者模仿香港的盈富基金,或者干脆划拨给社保基金,以一劳永逸解决“大小非”问题。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