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9亿红包引孔雀“东南飞” 深圳高增长秘诀在人才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9 19:32:23

摘要:日前,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经过38年的建设,深圳从不到3万人的小渔村,到实际管理人口接近2000万人的超大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去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约70%,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4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9亿红包引孔雀“东南飞” 深圳高增长秘诀在人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17年对38岁的“新深圳人”胡鹏(化名)来说,是收获的一年。

在深圳一家知名融资租赁企业担任客户经理的他,在《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去年7月首次出台后,连忙参加了中级经济师考试,并成功通过拿到职称,这将为他的落户积分增加20分。不出意外,今年五六月份,他就能水到渠成地成为一名真正的“特区人”。此前,胡鹏在该公司上海总部工作了5年,但由于户籍政策限制,最终还是选择到深圳分公司来打拼,并在这里安家。

“深圳是一个开放、公平和包容的城市,最适合我这种没有关系和背景,完全靠自己奋斗的人。”他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

在深圳,这样的外来人才并不在少数。日前,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经过38年的建设,深圳从不到3万人的小渔村,到实际管理人口接近2000万人的超大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去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约70%,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4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人才支撑起了深圳有质量有速度地持续发展。

在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看来,人力资源是深圳最大的优势,为其发展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东南飞”

深圳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增量达到62万。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在官方统计口径中40年来首次同时减少,北京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而上海减少了1.37万人。

不过,深圳并不满足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享受质量上的人口红利是近几年来深圳政府重视和强调的。为此,2016年深圳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人才优先发展。8月,又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去年,深圳还实行积分入户,给长期在深稳定就业和居住的非学历型、技能型常住人口开辟了一条入户通道。胡鹏要走的,即是这一条通道。

另一方面,针对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深圳制定了引进海归人才的“孔雀计划”,2011年最初的版本是纳入该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而到2016年,这一计划的修订版将补贴翻倍,提升至160万至300万元。

深圳人社局发布的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深圳共确认海外高层次人才2954名,共有4363 人次享受奖励补贴,累计发放金额9.16 亿元;2017年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958 人,全年2121人次申领海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共计5.06 亿元。

去年10月,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显示,深圳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行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兴的二线城市杭州。

企业创新“助燃器”

“回顾整个深圳的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轨迹,二者完全是正相关的。”深圳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形成的新兴移民城市,产业也在不停发展和转型,每一轮转型都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那个时候有个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叫《外来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东沿海城市发展以电子产品加工、小型五金、服装纺织为代表的产业,对女性工人的需求比较旺盛。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高科技企业主导的转型,整个城市女性比例超过一半的结构就开始反转,到现在已经是男性更多。

二十一世纪以来,深圳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华为、中兴等一批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也有所反映,2000年深圳大学学历以上人数56.49万人,到2010年这一数字翻了三倍多,达到177.9万人。2015年,深圳受过大学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7.93万人,占总人口22.67%。

“南山区是华为、中兴、华强这几家公司的所在地,它一个区一年申请的专利比上海都多,而且主要就是以企业创新为主。”几度前往深圳考察企业创新模式的王晖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深圳的创新模式更多是企业为主体,结合实际的创新。“深圳创新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实’。”

“人才和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产生人口流入的需求,人力资本的带入又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源泉,二者互促互进。”上述负责人说。

高端人才仍急缺

尽管如此,在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眼中,人才的受教育程度依然是个短板,其原因就是当地缺少高校。“像南京、武汉、西安这些城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对常住人口的高等教育程度有很大提升。”

胡鹏对记者表示,据他观察,中端和中高端层次人才占据深圳人才结构的主体。他所从事的金融业中,“海归派”大概占10%左右,相对来说,稍弱于北京和上海。

新兴产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深圳与合伙人共同创业的小吴是一名德国“海归”,他所经营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在深圳坪山区,该区是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聚焦新能源、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园区里面有一些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政府也着力于将一些生物央企往该区转移,不过大部分企业还都是初创型,未来能否把产业做起来,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客观地说,引进顶尖人才还是北京和上海占优势。北京毕竟是首都,对世界的顶级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中关村人才银行、千人计划这些政策都一直在推行。”王晖指出。

陈如桂在记者会上表示,未来深圳要继续把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引才环境。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将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