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商务部对美高粱开启双反调查   玉米去库存迎来利好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9 19:20:20

摘要: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18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商务部对美高粱开启双反调查    玉米去库存迎来利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18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2013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这对中国高粱产业造成损害。为此,商务部决定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发起此次调查。

据记者了解,反倾销调查是任何一个世贸组织(WTO)成员的权力,各个国家都在使用,都有权力发起这样的调查。此外,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粮价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玉米最为典型。2013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就全面高于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对于配额以外的进口并不合算。业内人士也普遍表示,此次商务部发起的双反调查极为合理。

开启“双反”调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在这些粮食的配额以内,进口关税为1%,超出配额进口关税将达到65%。

此外,考虑到配额以外进口并不合算,于是玉米替代品进口开始急剧增加。韩俊举例称,2013-2016年,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木薯等玉米主要的替代品多达2277亿斤,这相当于每年挤占了国内近600亿斤的玉米市场。据中粮视点提供的研报显示,高粱、大麦为国内玉米的进口替代,2017年全年进口量分别为505.6万吨和886.3万吨。

大麦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而高粱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大麦、高粱我国两个最大的进口能量类作物,远高于玉米282.5万吨的进口量,这主要是受制于高粱、大麦没有进口配额影响。对此,中国玉米网总经理王宝全表示,北京时间1月31日,特朗普公布上任后首个国情咨文,我们已经嗅到了中美贸易战的硝烟。

“2月4日,商务部对美高粱发起双反调查,正是中美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紧张的表现之一。同时,国内玉米库存的消化压力,也是政策层面限制替代谷物进口的主要原因。据了解,2017年中国进口高粱505.6万吨,其中94%来自美国,为其本土高粱产量的一半以上,2017年中国进口美高粱涉及金额9.56亿美元。”王宝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时,我国同美国签署了2000多亿的贸易大单,这是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互惠共赢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但是时间才过了不久,美国政府就在对外政策上出尔反尔,事事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在贸易、外交等政策上对我国施加种种压力。

中华粮网高级分析师孙开源表示,老指责调查别人贸易上有猫腻,自己的某些方面却经不起推敲。如果不是大豆贸易进口的一些特殊性,我国对大豆发起调查,美国将更加狼狈。对高粱发起调查后,短期内对我国玉米、淀粉等市场行情会带来锦上添花的促进效果。

受上述消息提振,截至2月7日,大连1805玉米期货高开上涨,一度上升至1825元;淀粉主力合约同样是连续3天飘红;南北港玉米价格也出现了小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2月6日,《环球时报》发布了一则社评“中美都否认开打贸易战,这挺好”。孙开源表示,近年来我国进口美国高粱主要是为满足家畜养殖业的需求,如果特朗普进一步采取措施,中国将考虑对美国大豆采取行动。预计中国此举将会立即冲击对进口美国高粱的需求,其影响将波及美国整个农业部门。

“与此同时,近几年数据显示,高粱进口主要用于饲料加工,替代玉米。2015-2017年全国高粱进口分别达到了1134万吨、665万吨及506万吨。2015年是我国进口高粱规模最大的一年,不过随着高粱进口政策转变,年及2017年高粱进口有所减少。”布瑞克资讯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林国发介绍,由于2013年国内玉米价格偏高,高粱进口无配额政策,高粱、大麦、干木薯进口爆发性增长,大量进口替代了国内玉米,2015/16年度国家玉米储备库存超过2.4亿吨,市场结转库存在2.5亿吨-2.6亿吨,玉米市场面临巨大去库存压力。

一位从事农产品贸易的贸易商李先生对记者表示,由于高粱大量进口,严重损害了我国玉米种植产业链。2014-2016年进口高粱挤占了我国2000万吨左右玉米需求量,如果考虑大麦因素,挤占玉米需求更大。我国高粱超过90%从美国进口,适当采取相关措施,对维持国内玉米良性发展,完成既定的玉米去库存计划等有一定帮助。

禁止高粱进口利好玉米去库存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由于中国近年来出现玉米替代品进口急剧增加的情况,导致国内玉米大量积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是中国的一个常规性政策。因为反倾销调查是任何一个WTO成员国的权力,各个国家都在使用,都有权力发起这样的调查。

“继DDGS之后,中国商务部对美产高粱进行双反调查,也引发业内对美国玉米、大豆未来进口风险的担忧。据了解,虽然国内开启双反调查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国内相关企业购买农产品的积极性,尤其是4月之后到货减少,但这在一定程度利好国内玉米消费。”王宝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双反目的相对明确,进口替代暂先堵一堵,为加快消化国内政策性粮食库存腾出空间。林国发也表示,高粱的大量进口造成我国玉米需求不足,征收反倾销税,有利于保护我国玉米产业链。

孙开源表示,由于年前华北、东北等淀粉深加工主体的原料备货基本结束,深加工企业短期内对玉米价格的主导作用会减少,而过年停机,库存下降,年后一段时期内必然将对淀粉行情形成支撑。不过,随着节日效应退却,未来淀粉的需求将出现阶段性减弱,淀粉行情还将出现波动。

考虑到目前市场仍是2017年玉米作为主导,预计年后一段时期内,如果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玉米拍卖出库或其它大事件,玉米价格还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从2017年玉米销售的情况来看,农户心态较往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尤其对价格保持坚挺的信心比较足。

据记者了解,今年东北玉米质量状况确实不错,优质优价得到体现,正所谓手中有好粮,内心不太慌。就整个玉米行情而言,去库存拍卖仍然是悬在玉米市场的一个巨大潜在利空。当前国内虽然玉米行情红火,但实则存在一定矛盾。对于深加工企业来说,现阶段的玉米价格已经让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利润,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进口玉米以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就会有机可乘。

然而,虽然玉米价格上涨农户会高兴,但是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是有代价的。如果年后玉米粮源过于紧张,不确定是否会提前出台相关举措来释放储备,以缓解粮源的不足。届时必然对玉米形成利空,未来玉米价格继续保持旺盛上涨缺乏必要支撑。

“如果年后农户手中余粮继续减少,但仍不能缓解市场需求,可能就会有相关拍卖等举措出现了。对于农户来说,年后一段时间内玉米可能还会继续在较高位置波动,想把握在最高价出手,这个时机也并不好掌握,落袋为安不失为一种选择。”孙开源说。

对于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林国发表示,玉米价格回调更有利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当前不少企业都通过期货等工具来降低经营风险。近两年我国东北地区深加工产能不断加大,深加工企业如何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恐怕也是广大业内人士需要考虑的。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