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查正文

专家抛新观点: 不宜一味打击影子银行

作者:吕方锐 侯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9 19:12:01

摘要:报告认为,影子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当下利率较高的背景下,不宜一味打击。降低利率,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才是一剂良药。

专家抛新观点: 不宜一味打击影子银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吕方锐 侯军 北京报道

近年来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愈发严厉。不过最近,学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近日《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指出当下银行存款增长遇困境,同业存单利率不断攀升,利率市场化更让银行利差收窄。因此民营股份制银行从贷款业务中已经很难盈利,转向为影子银行提供配资。

报告还认为,影子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当下利率较高的背景下,不宜一味打击。降低利率,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才是一剂良药。

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

报告项目负责人、经济学家高连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子银行是金融行业不同分工中的一环,其存在是有道理的。

报告指出,影子银行的坏账规模并不比银行大,如信托机构可以实现刚性兑付,债券市场即便偶有违约,最终也都实现了兑付。网贷、小贷等坏账规模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它们的利率超出了正常利率水平和部分企业的承受范围。随着中国总体利率的降低,网贷、小贷的坏账水平也会相应下降。

现代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大,但资本投入并不一定形成有形资产,很多时候积累的是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不适合向银行申请融资。“现代经济的特点是‘重资本,轻资产’,从这个角度讲,银行所采用的抵押物风控是最简单、最低端的风控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高连奎告诉记者,“经济下行周期内,绝大多数企业无法通过银行的风控获得融资,就会寻求影子银行融资。”

高连奎认为,影子银行的风控能力高于银行,也是不可或缺的。银行为影子银行配资,帮助银行转移了风险,扩大了利润。在信贷业务中,银行将风控环节外包,将资金优势发挥到了最大,进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和影子银行形成一种优势互补。

即便如此,企业从影子银行得到的资金利率,一般都会高于银行贷款。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角度考虑,高连奎呼吁金融业务应回归银行:“影子银行的很多客户本属于银行客户,只是因为盈利情况堪忧所以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只要适度降低融资成本,让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情况有所改善,这些企业仍有可能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

不宜一味打击

报告还指出,资金流入影子银行造成“货币空转”、“脱实向虚”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货币空转”暗含的意思是,金融界钱很多,但是这些钱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界转来转去。“但事实并非如此。金融的收益最终只能来源于实体经济,不可能自身产生收益。”高连奎指出。

最简单的路径是,资金从金融机构直接到达实体经济。现代社会的金融分工越来越细,要做成一个金融项目,往往需要多种金融机构参与、多种金融工具配合才可以完成。但无论经过多少通道,多少层批发零售与拆借,最终每一分钱都会投入到实体经济,不可能在金融之间互相转来转去,这不符合金融逐利的本质。

比如邮政储蓄银行有大量的存款,但贷款很少,别的金融机构当然就会从它那里借钱来贷款;有的金融机构负责从市场募资,有的机构负责投资,还有的金融机构做两种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很多银行往往会通过信托,将资金投入不允许直接放贷的领域。这些资金最终都会流向实体经济。

因此高连奎认为,影子银行同样在为企业服务。打击影子银行只会让企业失去一条融资渠道,并不会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也不能为银行增加任何业务。“资金空转”说法的产生,反映的是影子银行业务的发达,进一步说明了市场资金太少、利率太高,银行给企业贷款风险极大,企业只能通过影子银行融资。

报告认为,要想真正地破除所谓的资金空转,必须降低利率,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资金,才能降低借贷企业或项目的风险,让业务回归银行。金融借贷市场利率越低,金融业务向银行体系回归的越多,所谓金融空转的空间就会越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