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2018年信托去通道“剧痛” 活下去最重要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2 19:17:18

摘要:信托行业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2018年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严格监管来袭,信托行业路在何方?

2018年信托去通道“剧痛” 活下去最重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一个行业到了辉煌的顶点,接下来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向下的拐点。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余额达到24.41万亿元,预计2017年信托业规模增速或达30%左右。规模带动下行业日子滋润,近日银行间市场公布了62家信托公司未经审计的2017年财务数据,总体实现经营收入为107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25%;实现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08%。然而,这样的快增步伐和美好日子将会戛然而止,2018年将迎来严格监管与倒逼转型的紧日子。“在去通道业务之下,对大部分中小信托公司来说,就是要转型活下来。”一位华南地区信托公司管理人士称,2018年行业保持现有规模已不易,不可能保持过去两位数的增速。

信托行业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2018年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严格监管来袭,信托行业路在何方?

重罚模式开启

信托业迎来了强监管风暴,管理文件下发,各地银监局到信托公司现场检查,对违规进行严格处罚,2018年的罚单来得比往年要早了些。

往年一般都出现在春节之后,今年开年信托公司便接二连三受罚。1月份公开信息显示,已有万向信托、厦门信托、山东国信3家被处罚。万向信托因“违规要求提供担保”被浙江银监局罚款20万元;厦门信托因“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信托业务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40万元,同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山东国信因违规投资房地产等被罚40万元,这也是2018年信托业的首张罚单。而处罚还远没有结束,一信托业内人士透露,还有其他信托公司收到了罚单,只不过还没有挂网公布。

信托行业严监来临,始于两份文件的下发。2017年11月17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对银信类业务定义、相关业务开展规范进行更清晰的阐述。

这两份文件对信托业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55号文的监管直指信托通道业务,先是对信托通道业务明确界定,再对业务进行明确规范,要求穿透监管,杜绝暗保、抽屉协议、协助资产出表等乱象,最后明确资金投向,切断非标资金违规流入实体的通道。按照55号文,信托通道业务将会受到严格限制,规模将面临萎缩。

广发证券非银研究员陈福认为,上述文件重点针对商业银行利用银信通道业务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规避风险指标监管的行为,“四项不得”命中银信通道业务的两大痛点,一是商业银行为规避指标监管将表内资金出表,资金出表但风险仍留存在表内;二是规避监管投向限制性的领域。监管从严落实破刚兑、防风险、去通道,资管新规影响正显效。

为了防止系统性的风险,上述文件禁止多层嵌套及通道业务,并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这对信托影响深远,信托业务的结构几乎要进行重构,因为通道业务是信托的命根子。

2016年年报显示,65家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占比超过六成,而此次整顿信托业的重点就是去通道业务,规模最大的银信通道类业务压缩成为重点。

2017年多数信托公司都过上了好日子。财务数据公布的62家信托公司当中,有43家信托公司净利实现同比增长,只有19家信托公司净利出现同比下降。上述华南地区信托公司管理人士认为,2018年大部分信托公司日子将难过,“因为通道业务占比过半,重新寻找业务方向需要时间,未来在于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产品设计与客户服务成为竞争点。”

路在何方?

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采访的信托业人士认为,2018年严格监管将会贯穿一整年,各家信托公司只能依据自身优势进行转型,重新找到发展方向。

信托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信托业报告2017-2018》,为了寻找转型方向分析了行业三大功能,一是核心类本源功能,包括风险隔离、事务管理,这是信托制度相对其他金融制度安排所具备的天然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而改变。二是外延类本源业务,是基于风险隔离、事务管理的优势所自然开展的业务,包括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融资业务。在这些方面,信托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备一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因此也具备可持续性,仍为本源业务。三是辅助业务,包括自营投资、公募投行、存贷业务、证券经纪,信托公司开展这些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不具备差异化能力,属于信托视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兼营业务,不成为本源性功能。

上述报告由此得出结论,信托业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应落脚于四大业务领域:服务信托、私募融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发展空间会有多大?其认为产业优化、消费升级、财富管理、新型城镇化、经济出海等五大实体经济发展主题和服务信托、私募融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四类信托业务的有机结合,将为信托行业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

然而,信托从业人员当下更多的是悲观,“其实类投行业务有很多公司在做,但是能做起来的又有几家?”一家中型信托公司投资总监认为,过去通道业务实际上大部分是给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现在转向类投行业务压力不小,同时股票、债券、基金、股权等标准化业务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至少需要好几年时间,而这条路是否走得通、做得大还很难说。

摆脱房地产和基建的路径依赖,转型对实体经济进行服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的确充满挑战。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实体经济,要识别其中的风险必然导致业务空间受限。虽说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对于信托业来说,项目出风险就意味着后面的业务大受影响,打破刚性兑付并非一破了之,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压力。

在转型的大背景下,上述信托公司投资总监认为,信托行业也将与其他行业一样,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