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郭伟谊:打造“造血型”扶贫模式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7 18:53:55

摘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这是在西秀区乡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是西秀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真实写照。

郭伟谊:打造“造血型”扶贫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安顺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中央经济工作会再次强调,精准脱贫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西秀区始终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贫困群体,通过实施“百合花行动”,搭建“就业+供养”平台,引进企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不仅补齐了残疾人脱贫这块短板,更是把残疾人事业做成了西秀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全区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138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9人),残疾人就业率从2012年的48.43%提高到71.75%,实现了残疾人“兜底保障”转为“就业脱贫”,为全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西秀样本”。

西秀区是如何在短短的5年内把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30个百分点,一举破解了残疾人救助的难题呢?带着这样的疑问,1月24日,《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

《华夏时报》:“百合花行动”的具体理念和初衷是什么?

郭伟谊:党中央要求,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残疾人因为居住分散、自身谋生能力弱、外部依赖性大、家庭供养负担重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贫困程度非常深的一类群体,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的短板。为落实好党中央要求,我们瞄准残疾人这一特困群体,在深入分析残疾人致贫原因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从扶志和扶智入手,重新建立残疾人对生活的自信,帮助他们激发内力实现浴火重生。为此,我们提出了“百合花”残疾人扶贫行动的这样一种理念,百合花花蕊代表残疾人,6片花瓣代表残疾人服务工作的6个职能,花茎代表党委政府服务部门,绽放的百合花寓意着对残疾人辛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聚焦残疾人就业这个关键点,通过搭建“就业+托养”的平台,将“兜底保障”转变成“就业脱贫”,解决残疾人就业及脱贫难题,帮助残疾人在工作中重获生活自信。这个模式经历了三个版本,最初就是托养中心,属于1.0版本,升级版就是托养中心加敬老院,属于2.0版本,最后就是“百合花小镇”,实现就业(工疗、农疗)、托养、康复、教育、文体为一体的全面功能,属于3.0版本。

《华夏时报》:西秀区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后来者居上,请问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郭伟谊:为帮助残疾人就业,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精准化引进企业。我们根据残疾人劳动能力弱的特点,把引进企业的类型定位在特色手工艺品和轻工产品上,并且通过税收优惠、厂房租金减免、安置残疾人按比例奖补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目前已经入住了檀木世家工艺品、黔艺贝纺织品、广成百科纺织品、声健竹编等6家企业,安置残疾人及其家属就业180余人,人均月增收1700元,基本实现托养一人、脱贫一家,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二是点单式开展培训。对于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我们结合企业需求和残疾人个人意愿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木雕、蜡染、工艺品设计、盲人按摩、美容美发等就业培训课程,培训合格的残疾人推荐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对自主创业的给予贷款等扶持。残疾人在培训期间工资由残疾人专项资金承担,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支出压力,又保证了输送劳动力的合格率。

三是合理化安排分工。针对残疾人需要进行日常护理的问题,我们在“托养中心”内开发了残疾人护理岗位,对于轻度肢体残疾的残疾人及家属,培训合格后吸纳到护理岗位,从而实现以残助残和“一对多”的残疾人护理,既可以就近照顾家人,也可以就业增收减轻家庭负担。对于残疾人家属优先安排到“托养中心”食堂、保洁、安保等岗位就业,帮助增加收入。近期“百合花爱心小镇”全面建成运营后,还有不少诸如超市、商铺、农贸市场、停车场、文体中心等有盈利能力的基础设施可以提供给残疾人开展自主创业。

《华夏时报》:除了帮助残疾人就业,西秀区在就业方面还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可以跟我们分享下?

郭伟谊:我们在总结残疾人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把这种就业帮扶模式扩大到全区的适龄劳动力和贫困群众,逐渐探索出了“三个我和你”的就业帮扶模式,推广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适龄劳动力群体,具体讲就是:就业岗位我送你、就业信息我给你、就业技能我教你。

一是“就业岗位我送你”。主要是采取区、乡、村三级联动,积极调结构、布产业,岗位开发延伸至村,千方百计确保失业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以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为例,仅2017年引进智能终端企业31家,创造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2193人,其中贫困户206人。

二是 “就业信息我给你”。主要就是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把政策宣传的阵地延伸至村,通过微信群、短信、村级就业信息员等渠道将企业用工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务工人员哪里,一对一上门跟踪服务,让失业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俗话说,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傍身。

三是“就业技能我教你”。就是以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整合全区培训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技能培训内容,采取课堂培训、田间地头培训、流动课堂培训等方式将培训师资、课堂送到田间地头和百姓身边,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通过实施“三个我和你”的就业扶贫模式,2014年以来我区累计帮扶就业23850人,其中2017帮扶贫困户就业9146人(其中区内就业6861人、区外省内就业214人、省外就业2071人),区内就业占比达到75%。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从2014年的17104人增加到2017年的23414人,增长36.89%,城镇新增就业增速在全省排名前列。

《华夏时报》:“托联体”是个很独特的创新模式,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郭伟谊:“托联体”就是依托托养中心的企业,把车间下设到乡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残疾人就业和托养的需求很大,但是我们托养中心承载能力不足,只有100多个床位,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乡镇养老院的空置率高达90%,有大量的闲置床位。因此,我们就尝试着将托养中心与乡镇敬老院联合起来,整合资源创新推出“托联体”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先后在刘官乡、蔡官镇、黄腊乡、双堡镇等乡镇,建设了4个残疾人托养中心联合体。

例如,蔡官镇依托千亩竹林,引进聚财竹编发展竹编产业,带动当地残疾人就业;黄腊乡依托当地丰富多彩的布依文化,引进布依族服饰加工厂,带动附近残疾人就业。

《华夏时报》:对于入驻托养中心企业的选择有何标准?有何优惠?

郭伟谊:我们择优招商引入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促脱贫,大部分属于低技能需求、轻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已引入了檀木世家工艺品有限公司、广成百科纺织有限公司、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声健竹编厂、合力鞋业等企业,共安置181名残疾人和精准扶贫对象就业。对于入住的企业,免除3年租金,如果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的30%以上,还可以按照比例继续免租金。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每平方米2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补贴。对于企业购置的全新生产设备,按社保购置总额的20%进行补助等。

《华夏时报》:残疾人扶贫和就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西秀区下一步有何打算?

郭伟谊: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残疾人事业为中心,全力打造“百合花爱心小镇”,按照“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就业托底、康养融合”的模式,在小镇内加快建成康复中心、企业厂房、公寓楼、特殊教育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设施,将小镇建设成为一个集“就业、托养、康复、教育、培训、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美丽生活家园,可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