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姚余栋:中国经济年增8万亿 不要再喊明斯基时刻了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1 15:04:08

摘要:“我们知道了‘灰犀牛’,敢于承认‘灰犀牛’存在,敢于应对,不讳言,努力采取措施。‘灰犀牛’奔我们而来,我们勇敢去应对,这是一个勇气,是一个方法论,而不是视之不见、听而不闻。以至于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可能现在找不着了,杠杆率在降低,哪里来的明斯基时刻?” 姚余栋说。

姚余栋:中国经济年增8万亿 不要再喊明斯基时刻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中国经济总量2017年实现了6.9%的增速,名义GDP增速肯定在9%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这意味着我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8万亿,8万亿什么概念?8万亿接近于广东省的经济量,也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俄罗斯 !”1月20日,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在深圳举行的“2018胡润新金融百强榜峰会”上称。

这场由胡润百富联合小铜人举办的会议上,姚余栋发表了对宏观经济与金融去杠杆等方面的独特观点,在市场普遍担心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时候,他对中国经济反而充满乐观与信心。

不要再喊什么明斯基时刻了

“不要再喊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明斯基时刻了,因为整个操作得当,供给侧改革的成功,还有对防控风险的坚决和专业化的整治,所以我们已经奇迹般的遏制了宏观杠杆率上升,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姚余栋称。

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强力推进,钳制整体杠杆率过快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39%,较一季度累计微升1.5个百分点,总体态势已经趋稳。风险压力最大的企业杠杆率开始下降,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4.8%,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较一季度末累计下降2.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的企业杠杆率下降趋势确立,宏观高杠杆的风险逐步得以消解。

此外,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保持平稳;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最近三年增速快,但2017年地产调整增速平稳,市场预计2018年将会有所下降。

姚余栋认为,中央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和创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扎实成果,促使中国经济强势回暖,“国家经济已经超过80万亿人民币,即超过10万亿美元的规模。全球经济总量70多万亿美元,我们就占了百分之十几的份额。”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也是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经历长达七年的回落之后,首次开始回升。

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82.71万亿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接近13万亿美元。2016年全球经济生产总值为74万亿美元,以此计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占到了全球15%以上。

经济增长、金融收缩“奇迹”

姚余栋认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奇迹,即金融周期在收缩的情况下,经济周期在扩张。目前M2对名义GDP的增速、比例在降低, M2增速也就是9%,而名义GDP在10%左右。

“大家想想这两个一比,作为整个宏观杠杆率在降低,金融周期在收缩,而GDP增速在回升。我们也看到一系列的监管办法出来,整治一些个别领域的乱象。我们知道了‘灰犀牛’,敢于承认‘灰犀牛’存在,敢于应对,不讳言,努力采取措施。‘灰犀牛’奔我们而来,我们勇敢去应对,这是一个勇气,是一个方法论,而不是视之不见、听而不闻。以至于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可能现在找不着了,杠杆率在降低,哪里来的明斯基时刻?” 姚余栋说,在金融监管趋严、整体杠杆率趋稳的情况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1100万。其认为中国就业同样创造了奇迹,能够创造1100万的就业人口已经了不起,而实际上创造了1300万的就业。

“我经常坐专车,就问专车司机以前做什么工作,有人说是创业的,或者做贸易的,他们都经历了多种职业经历。我问家里的孩子多大了,他们说大约是上初中左右,他们当中中年人更多一些。我有一种感动,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怎么办?所以中国经济不光是增长快,而且由于简政放权带来了共享经济,创造了专车、外卖、物流等领域的大量就业机会。”姚余栋称。

从2017年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来看,经济迈入了新的周期。那么房地产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还有风险吗?目前一线城市销售量持续处于低位,价格也略有下行,房价的泡沫是否处于破裂边缘?

“但是你没看到房地产的库存没有了,甚至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都处于低位,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预期是可以瞬间改变的,开发商肯定是要买地的,要投资的,开始补库存。”在余姚栋看来,中国经济仅仅处于新周期的前叶,未来是一个长长的新经济周期,可能超出市场的预想。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