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南极游名目繁多,少数派旅行将改写“白色净土”?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8 16:54:07

摘要:曾经10次去南极的摄影师大卫一直在反省,他觉得不让人们追求南极梦是自私的,而像他这样做却又是贪婪的。

南极游名目繁多,少数派旅行将改写“白色净土”?

于娜

每年一二月份,是南极最暖且企鹅等动物活动最频繁的季节,梦幻般的蓝色冰山又开始像一根风筝线,不断牵动着旅行者充满好奇的心。南极被认为是这个地球上最珍稀的目的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南极几乎“一年一个样子”。

不过,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可以抵达南极,踏上南极大陆,便意味着你已成为这世界上的“少数派”,在千万以上的国内阶层首当其冲成为去到南极的主力后,已经有不少“七峰两点”追求者深入到南极圈。即便,南极遥远而寒冷……但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目的地,这是一个关于热爱的故事,这场旅行让你触到从未到达过的灵魂彼岸。

穿越“魔鬼海峡”后重生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到达南极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地球最南端的这块古老地盾终年被冰雪覆盖,海拔平均2350米,极寒天气干燥恶劣。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南极游,其实是只要跟南极洲沾边儿,都叫南极。人们通常从南非、新西兰或澳大利亚出发,经过数日的海上漂泊,一旦登陆成功才能真正踏上南极大陆。

南极的PM2.5数值为0,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净土,功劳在于南半球“咆哮西风带”的存在。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成为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这也许是自然界为南极净土造就的天然屏障。

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它既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由于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狂风巨浪排山倒海,有时浪高可达10到20米。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

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为“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第一次通过这一海峡的是1615年斯科顿(Willem Schouten)率领的佛兰芒探险队。

通往南极的路途如此艰难,却无法阻挡探险家们的征服欲望。1911年曾经有两位探险家开展了一场传奇的南极点竞赛,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最终比竞争对手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率先到了南极点。不幸的是,斯科特和队员们在返回途中遇难。而阿蒙森为极地探险而生,也为极地探险而死,数年后在北极飞行事故中离世。

如今航海科技手段发达,钢铁巨轮强悍无比,可经过德雷克海峡时,依旧难以逃脱颠簸。所以在很多人的南极游记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经历,“在8-10级大浪的德雷克海峡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畏惧,5层楼的船也如叶片般在海中起伏,有时倾斜的角度甚至接近30度,但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乘船,又是最兴奋和最受罪的挑战。”

当然也可以选择最土豪的南极游,花费数万美元,从智利蓬塔雷纳斯或南非好望角出发,只要天公作美就可以全程飞机到达南极点。“可是当你穿过狂涛巨浪、惊心动魄的‘魔鬼海峡’,承受着肉体和心理的考验抵达南极时,却发现南极的海面比湖面还要平静”。正如亲历者所言,你的心瞬间可以波澜不惊,恍若隔世,南极跟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般,既神秘,又自然。

白色之地将渐行渐远?

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南极游如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极游客基本都是在游轮上观光,偶尔在几个固定点上岸,看看野生动物、历史遗迹或仅仅访问一两个科考站。但如今,南极探险旅游几乎无孔不入,游客已经深入到以往只有科考队进驻的南极腹地,高空跳伞、滑水橇、潜水等新花招也纷纷出现在南极,随之有关南极生态系统是否可以承受的话题备受关注。

“到南极看企鹅去!”人们是出于追潮流的心态,是为了满足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还是要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论游客是出于什么原因造访南极,随着游人的纷至沓来,南极脆弱的生态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在知乎上竟然看到一个关于普通人如何到达南极,并偷摸带回一只企鹅的帖子。虽然看过内容后发现是发帖人的一种炒作和玩笑,但是这种博人眼球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对人数有严格的把控,全球每年去南极的不过3万多人,并且对于登陆者有诸多的规则约束。旅行者从上船第一天起,就会被提示要离南极的生物5m远,不可以碰它们;在南极除了记忆和照片,一块石头都不要带走。另外,旅行者的任何物品也不允许留在南极。

登陆前所有人的外衣、背包、相机包、鞋子等都要进行除尘,不能污染南极的土地和冰块。游玩返回上船都要清理鞋子,以避免生物侵袭。甚至可以说,南极旅行是世界上对环保要求最高。唯一被允许的私心,恐怕就是在海里捡块几万年的浮冰用来配威士忌了。

而有些游客对规则的遵守令人动容。据说有位南极游客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有一只企鹅走过来趴在她的腿上睡着了,按照IAATO规定,游客不能主动接触南极动物,这位游客就那么坐等着企鹅睡了20多分钟,在它睡醒后自己走了,游客才起身离开。

数量占优的企鹅是南极绝对的主人,最少的是绿色植物。苔藓是南极的奢侈品,南极洲最古老的苔藓堆有差不多6000年的历史。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南极的景观正在发生改变,冰架破碎,冰川融化。同时,科学家发现,由于不断上升的气温给南极洲的苔藓生长带来了“巨大影响”,南极地区正在变绿。

研究人员预测,依照目前的状态来看,全球变暖将让南极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在未来发生巨大变化。南极半岛的温度上升,对这个地区苔藓的生长速度也造成了显著影响。温度上升带来的冰川消退,将出现更多的无冰陆地,南极半岛未来将会变得更绿。

不过,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埃姆斯伯里博士表示, 整个南极大陆有0.34%的区域没有被冰雪覆盖。虽然我们在谈论南极变绿,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也非常有力地证明南极苔藓的生长速度在加快、覆盖面积也在加速扩展,不过整体来看,南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南极陆上矿产资源开发全面遭禁之后,科考和旅游无疑成为人类在南极最为现实的两大活动。近年来对于南极游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日常旅游观光活动对于南极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短暂和轻微得多,不会带给南极地貌和植被的重大改变与伤害。而反对者则认为,即便是游客的脚印也不该在南极留下,旅游行为无疑会增加生态破坏的风险。

曾经10次去南极的摄影师大卫一直在反省,他觉得不让人们追求南极梦是自私的,而像他这样做却又是贪婪的。实际上,他看到了个人素质差异性存在,导致的不良个案的出现。正因如此,环保教育始终为各南极国家所锲而不舍。当去到南极的人被南极净化了,会自然而然地不去破坏环境,而这也是这块白色净土的神奇魅力所在。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