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次级债发行“缩水” 银行转向股权融资

作者:季小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04 17:55:58

摘要:次级债发行“缩水” 银行转向股权融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资本充足率不足,就靠发行次级债来提升,这项过去5年来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做法,将要被监管部门加以诸多限制。
    8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通知》中明确划定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底线: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并规定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将从附属资本中全额扣减。
    截至今年8月份,商业银行已经发行次级债达到2316.5亿元,是2008年全年的3.2倍。到2009年底次级债余额约为3766亿元;而根据监管机构调查,大约有51%的次级债为银行互持,大约相当于1921亿元。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实际上只是一种“数字游戏”,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并未得到提升。
    这项规定将引发商业银行减持次级债,同时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也会有所降低。分析师们普遍认为,银监会此举意在扭转银行业过于依赖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局面,提高资本质量,降低系统性风险。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并未达到7%的最低标准,且又限制了发行次级债,对于银行来说是一道难题。


发行次级债转向股权融资
    不过近期渤海银行、兴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举动,似乎又表明目前商业银行还未受此影响。
    9月4日,渤海银行发行12亿元次级债,渤海银行董事长刘宝凤还透露,年内将发行超过20亿元的次级债。
    兴业银行9月2日的公告称,将于9月9日至9月11日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该行附属资本基础,补充附属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最终的规定是怎样还不明确,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对次级债发行实行‘新老划断’,对目前次级债的发行影响还不大。”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记者。
    虽然管理层并未停止审批次级债的发行,但已经开始控制规模,兴业银行此前曾计划发行180亿元次级债,最终审批额度为100亿元。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交行、华夏、深发展尚有850亿元、100亿元、85亿元次级债未发行。
    联合证券的分析师认为,交叉持有次级债较多的大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没有股权融资压力;大部分有融资计划的股份制银行,也基本确定了自己的股权融资计划:深发展向平安定向增发100亿元左右,浦发向机构定向增发150亿元左右,招行向原有股东配售150亿-180亿元,民生计划H股上市募集200亿元左右。


约束信贷投放
    中金公司出具的研究报告称,静态来看,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中全额扣除持有其他银行的次级债,会降低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约0.6个百分点,60%-70%的次级债互持由四大银行持有,但这些银行资本充足率还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中小银行,影响贷款潜在发放能力约6000亿-7000亿元。
    金麟告诉记者,8月份新增信贷可能不超过3000亿元,按照这个水平计算,下半年信贷投放总量约为2万亿元。“对银行来说,贷款增速下降并不是坏事,银行对息差的提升更为敏感。”
    银监会若正式实施新规定,将促使商业银行将次级债转让给非银行机构,而不是降低贷款发放。“如果按照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8.5%的情况,明年新增信贷可能为7万亿左右。由于次级债的收益率不是特别高,银行有可能折价出售,这将会提高银行的财务成本。”金麟表示。
流动性差转售不易
    目前,银行的次级债普遍流动性差和期限较长,收益上,中高等级次级债收益性与同资质的企业债相当,低资质的次级债收益性明显低于同等级企业债。
    在二级市场上,次级债并不受欢迎,鲜有买盘、卖盘询价。联合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由于大银行资本压力不大,短时间内不会大幅折价抛售次级债,银监会在征求意见之后,也有可能对目前银行进行次级债转售处理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因此次级债的转让不会带来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
    招商证券出具的报告称,从期限较长、流动性差以及收益性不强等因素考虑,不建议基金公司介入次级债市场,保险公司也应审慎介入。在目前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强化的背景下,高信用等级和久期长的次级债等利率产品,建议机构予以规避,建议投资者关注成交活跃的浮动利率商业银行次级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