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逾千家上市公司1.1万亿理财 比肩年内A股融资规模

作者:盛青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21:23:39

摘要: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踩雷,数亿资金不翼而飞,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话题成为暴风眼。

逾千家上市公司1.1万亿理财  比肩年内A股融资规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踩雷,数亿资金不翼而飞,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话题成为暴风眼。

事实上,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大幕开启始于2013年。2012年12月,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但是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可投资产品”,放宽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资要求,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大幕从此拉开。

只是上市公司理财的热情在2017年达到历史峰值。《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1160家上市公司累计将1.1万亿元资金投向理财市场,投资品种已经从银行理财向私募产品蔓延。

诚然上市公司资金运用也存在周期性,但是1.1万亿元资金投向理财市场,而不是实体运营,并且相当大部分委托理财资金来自于募集资金,这是什么概念?巧合的是,今年年内A股再融资资金规模也在1.1万亿元左右。

上市公司1.1万亿资金委托理财

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从此拉开了上市公司理财大幕。

据IFIND数据统计,2012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仅为71亿元,而自上述文件出台后,2013年上市公司投向理财市场的资金规模暴增至1667亿元,自此,上市公司在理财市场“买买买”的节奏一发不可收拾,连年增加。2014年A股资金投向理财规模增至3474亿元,2015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规模超过5500亿元,2016年攀升至7807亿元。

而上市公司理财的热情更是伴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水涨船高,在2017年达到历史峰值。《华夏时报》记者根据IF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2017年内1160家上市公司累计委托1.1万亿元资金投向理财市场。

这一数据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共才3462家,意味着超过30%的上市公司都热衷将钱投向理财市场。而另一个更巧合的数据是,截至12月19日,近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融资规模恰好也在1.1万亿元左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融来的钱都投向理财市场了,因为存在周期滚动累计,也存在运营周期错配的问题,但是委托理财数据和再融资数据的对比,足以看出今年上市公司对理财的热衷程度。

从个体委托理财规模来看,今年年内累计投向理财市场规模超百亿元的公司,比如温氏股份,2017年内累计将269亿元资金投向理财市场,投资周期从20天到一年不等;中国动力年内累计向理财市场委托资金100亿元等等。

从投资品种来看,上市公司的“胆子”和对收益率的渴望也越来越大,部分上市公司将投资品种覆盖到私募基金。比如12月4日,金禾实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3600万认购两只私募基金A类份额,而上述两只私募基金的B类份额杠杆均达到5倍。

而近期更是多家上市公司爆出委托理财投向私募基金,最后私募基金失联,巨额理财资金不翼而飞,掀开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危险冰山一角。

60%资金来自于融资

更受市场诟病的是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资金有相当大部分是来自于募集资金。《华夏时报》记者根据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在1.1万亿元委托理财规模中,有将近6800亿元的理财资金来源于募集资金,占比高达61.8%。而2016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资金来源于募集闲置资金、自有资金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

拿上市公司联美控股来说,12月初,公司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公司使用5亿元投资“国投泰康信托-信天翁 350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审议,投资周期2年。联美控股表示,本次投资是在确保公司主营业务运作正常情况下,以自有闲置资金进行支付,不会影响公司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造成影响。

联美控股主营业务包括供热、供电、供汽、房屋租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物业管理,供热、供电、工程及接网收入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自2016年5月完成重组后,拟向 “环保新能源综合运营商”方向转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总资产99.8亿元,净利润4.79亿元,总负债31.5多亿元。

2017年5月,联美控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8.4亿元,主要用于热网改造、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

联美控股一边从市场募集几十亿元资金,另一边联美控股却用5亿元投资了周期为2年的信托产品,而不是说暂时闲置资金投资个几十天的银行理财,是周期为2年的信托产品。换句话说,实际需要资金其实也不用募集那么多。

类似于联美控股,一方面在二级市场融资,一方面又投入巨额资金理财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比如中广核技、胜利精密、苏宁云商等。

如此高比例的募集资金进入理财市场,除了资金运用周期错配因素,足以说明企业募集的大量闲置资金并没有真正运用到实业扩展中。而另一边天寒地冻的光景是,相当大部分企业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真正有需求扩展实业的企业反而难以融资,而有着巨额融资的企业却热衷于副业的理财市场,赚取“安全稳定”的现金流。

不过据《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有些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其实也是资源置换银行授信额度。“企业有贷款需求,银行有卖产品冲业绩考核压力。那么上市公司购买与业务往来频繁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一种资源置换;即使是首次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贷款敲门砖。”某股份制银行企业贷款经理向记者透露, “打个比方,你们上市公司买我们1个亿的理财产品,我们给你们贷款2个亿,互取所需。”

编辑:刘春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