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平台代销产品逾期 去刚兑之路尚远

作者:金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20:13:16

摘要:这次事件,算得上龙头互金企业第一次出现违约事件。尤其是当下,金融产品去刚兑成为一大趋势,也是近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的明确规定。在互金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加码,其中取消风险备付金、打破刚兑等成为近期的热点。

平台代销产品逾期 去刚兑之路尚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平安旗下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卷入一场风波,因其代销一款资管类产品出现逾期,涉及金额约1.4亿,引起广泛关注。

这次事件,算得上龙头互金企业第一次出现违约事件。尤其是当下,金融产品去刚兑成为一大趋势,也是近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的明确规定。在互金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加码,其中取消风险备付金、打破刚兑等成为近期的热点。这次陆金所代销产品逾期事件,能否打破刚性兑付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不过,业内分析,陆金所难成为去刚兑“勇士”。

钱借给了上市公司

这款产品名为大同证券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产品说明书显示:“同吉9号”为三星半产品,具有中高风险,百万起投,年化6.7%。该资管计划是通过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进行销售,共有118名投资人投资了该产品,本金及收益总金额为1.4亿元, 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17年12月7日届满终止运作,因未收到投资标的按时返回投资本金及相关利息,导致需要延期兑付。

也就是说,陆金所上投资人的钱,最终是通过大同证券的资管计划,借给了龙力生物这家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龙力生物是一家生物质综合利用企业,该公司以玉米芯、玉米为原料,进行现代化加工从而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同时也利用生产中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新能源产品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生产的。

12月19日,龙力生物发布公告称,龙力生物承认媒体所报道的违约事件基本属实,并披露在去年11月10日,曾与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信托贷款合同》,共分2期,第一期借款期限为去年12月7日至今年12月7日,共计13759万元;第二期借款期限为今年2月10日至明年2月9日,共计8897万元,总计约2.7亿元,而第一期即为此次陆金所风波中所曝光的1.37亿元。

在公告中,龙力生物还披露其四个银行共八个账户被冻结。龙力生物方面表示,如公司无法妥善解决,公司可能面临被要求限期清偿并支付相关罚息等情况。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上述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公司正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通过正常法律途径,力争妥善处理并尽快解决上述银行账户被冻结事项。”

龙力生物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76.66%;农产品加工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9.76%。11月28日,龙力生物因拟筹划资产收购重大事项临时停牌。

据了解,2014年和2015年,龙力生物的长期借款在财报上的表现一直中规中矩,截至期末分别为0.5亿元和0.4亿元,从去年开始,这一数字突然剧增至5.9亿元。该公司去年向方正东亚信托有限公司分别取得长期借款5次,至2016年末其在东亚信托的借款余额为1.99亿元。据此,有业内人士对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及财务真实状况提出质疑。

大同证券客服此前回应投资者时称,龙力生物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没发生生产经营问题。“我们公司有人员现在驻扎在龙力生物公司现场,企业也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龙力生物的高管也一直能联系上。”

12月19日,深交所发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出现资金链紧张、资金被违规占用等情况。

陆金所最新一声明表示,作为代销机构,陆基金积极联络大同证券了解相关情况,并要求大同证券督促投资标的方还款,向投资者说明相关情况,充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难去刚性兑付

事件刚出来时,有媒体以“最大P2P平台陆金所要跑路?”等标题进行报道。《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陆金所发布一则律师函称,极不负责的主观臆断对公众进行误导,对当事人品牌形象产生了严重误导,要求对陆金所进行书面道歉,并保留追求法律责任的权利。

由于近年来由于P2P跑路等问题频发,不少金融产品出问题即推到P2P身上,让P2P成为背锅侠。事实上,这次逾期的产品并不是P2P。陆金所官方网站上,其产品线涵盖了活期(理财)、定期、网贷(P2P)、基金、私募资管和保险等各类产品。

而这个逾期的券商资管计划和信托类似,属于高端理财产品,门槛100万起,人数不能超过200人。而这个产品在说明里已明确表示是不保本的。

这次事件之后,让行业再次关注的是金融行业的刚性兑付问题。最近引起金融行业关注的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则剑指打破刚兑付这一问题。而监管层多次表态要打破刚性兑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公开表示,要打破刚性兑付,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风险的前提下,让违约事件自然发生。

但是,去刚性兑付之路依然遥远。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大多数平台尤其是靠前的平台,尚未出现违约事件,因为平台为了留住客户,哪怕是用自有资金来填补亏损,也要保持平台的形象以便产品发行顺利。其中,风险备付金则是刚兑的保障,让投资者享受着“本息保障”的待遇。

不过,近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禁止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并对存量的备付金规模逐步压缩。

日前,P2P龙头人人贷等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取消用户利益保障机制。由于涉及到能否通过备案登记的大问题,P2P行业开启了实质性“去担保”的序幕。

有业内人士认为,彻底去刚兑、由投资人自担风险,难度不小。尽管人人贷,宜人贷,拍拍贷这些头部平台都开始相继取消风险准备金,但依然引入了保证保险和保证计划。“没也谁有勇气真正成为去刚兑环境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一旦这样做,品牌的影响力会下降,甚至出现挤兑危机。”

以陆金所代销产品逾期事件为例,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事件核心的两大金融机构,像大同证券收取的年管理费高达3.50%,同时又是资管计划的管理人,要撇清关系恐怕没那么容易。而陆金所虽然只是作为终端面向客户的销售方,但早已成为投资者和媒体关注的主要对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刚性兑付成为“全民”诉求时,打破刚性兑付谈何容易。很多机构的心态是,我们还要持续经营,不能失去投资者信任,打破刚兑这件事,还是别人去做吧。

“此次陆金所也未必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愿意押上五毛钱,这次的事件依然会圆满收场。区区1.39亿,平台出得起。”

可见,去刚兑要走的路,仍很漫长。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