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通胀预期抬头 信贷告别疯涨

作者:吴丽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8 20:52:08

摘要:通胀预期抬头 信贷告别疯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价格上涨,上下都得关心。
    8月27日,发改委网站以答记者问形式明确指出,最近一段时间,肉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就在同一天早些时候,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价格监管,努力稳定重要商品价格。发改委认为,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这一幕的出现,似乎还在昨天。
    2007年秋天,同样是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随后的整体物价大幅上涨。此次,一块猪肉引发的通胀会否再次上演?
    “目前确实存在通胀压力。”8月28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发改委出面表态,一天内就物价问题两次发文,恰恰说明物价上涨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通胀重来?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截至8月份第二周采集日8月12日,猪肉价格已经连续9周回升,累计涨幅为15.8%。有专家甚至预测,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或许还会有一轮更疯狂的上涨。
    虽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郭田勇还是表示,事实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的确会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
    郭田勇分析说,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占有较大比重,食品价格的上涨将是物价上涨的一大重要因素。
    据了解,在我国CPI构成中,食品类的权重占到了33.4%,而在食品类中,肉类等副食又占了较大的权重,猪肉价格的上涨势必对CPI产生影响。
    此前,2004年和2007年两次物价上涨前期均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2007年到2008年物价持续大规模上涨。此次,猪肉价格连续70天上涨,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猪肉型通胀。
    不过根据统计局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双双创出年内新低,同比分别降1.8%和8.2%,连续6个月双负。数据显示目前仍是通缩状态,但是表面上通缩严重,通胀预期却在增长。
    记者发现,进入8月份以后,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仍然保持7月份的涨势。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上周36个大中城市集市、超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与前一周相比上涨1.12%。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24个蔬菜品种综合平均批发价比8月12日上涨4.30%。物价在去年实现硬着陆后,似乎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
    受猪肉、鸡蛋价格连续上涨的带动,畜禽产品价格近期均出现上涨。这又带动了饲料价格的走高,进而拉动粮价整体上涨。再加上当前北方旱情较为严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粮食和蔬菜价格,新一轮的农产品涨价似乎已经到来。
    由于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的,因此,猪肉、鸡蛋等价格的不断涨价,引发人们对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担忧,并不断增强通胀预期。


信贷告别疯涨
    除了上一轮猪肉引发通胀给市场造成的阴影,充足的流动性也是引发通胀预期的重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价格部门此前曾表示,钢材、有色金属价格的回升,主要受政府扩大投资和临时收储影响;粮价、猪价等农产品价格的回升,是政府提高最低收购价和加大收储的结果;近期白酒涨价,则受到政府从严征收白酒消费税、增加企业税收成本的影响。
    郭田勇表示,上半年超过7万亿的新增信贷和积极财政政策下大量的政府投资给通胀预期的加剧提供了流动性基础。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会从上半年过度宽松回归至适度,在能够满足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告别上半年信贷的疯涨局面。
    不过,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只是恢复性上涨,物价保持2%到3%的涨幅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家还是比较支持的,夏粮收购也提高了保护价,工业品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太担心通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暂时不会调整,至少在9月份数据出台之前,政策不会有调整。
    但是值得注意的则是,央行8月25日发布的报告也指出,“虽然短期内价格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也应该看到,伴随经济周期的起伏变化,货币因素终究会带动物价发生周期变化。”
    8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当前来看,我们不存在通货膨胀,但是大量的信贷投放和信贷的增长可能使中国的经济面临一个长期的通胀压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