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反恐胜利后的叙利亚多轨角力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30 15:57:56

摘要:有“小型世界大战”之称的叙利亚战争不会因硝烟依稀而热度大降,“二元对立“态势正在多个轨道呈现更加白热化的比拼,谁都想赢在七年缠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围绕俄美争夺、巴沙尔前途和伊朗派系存留三大焦点。

二元对立:反恐胜利后的叙利亚多轨角力

11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就叙利亚问题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谈,并签署联合声明。

C57D2D435569571EB0325D20762B289561C7DABD_size92_w400_h266.jpeg

11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左三)会见“叙利亚谈判委员会”成员。

马晓霖

11月28日,联合国主导的第八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终于开张。然而,叙利亚政府代表团先是抵制,继而在俄罗斯确保不讨论巴沙尔总统前途后才改变初衷,用行动告诉国际社会谁才是决定叙利亚前途的执牛耳者。此前,俄罗斯主导的“阿斯塔纳进程”轴心也在索契举行峰会,试图召集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并得到部分反对派支持,巴沙尔也第二次出访俄罗斯以凸显其合法地位。

随着“伊斯兰国”武装政权化存在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彻底终结,叙利亚局势出现五个重要变化:反恐战为主、瓜分势力范围为辅的态势,将转换为瓜分势力范围为主、反恐战为辅;军事热战为主、外交冷战为辅的博弈,将转换为外交冷战为主、军事热战为辅;干预力量为主、叙政府为辅的角色,将转换为叙政府为主、干预力量为辅;沙特伊朗派系明斗为主、以色列伊朗暗斗为辅,将转化为以色列伊朗明斗为主、沙特伊朗派系暗斗为辅。因此,有“小型世界大战”之称的叙利亚战争不会因硝烟依稀而热度大降,“二元对立“态势正在多个轨道呈现更加白热化的比拼,谁都想赢在七年缠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围绕俄美争夺、巴沙尔前途和伊朗派系存留三大焦点。

俄美对决:贯穿始终的二元对立主线

毫无疑问,俄罗斯与美国的博弈始终贯穿叙利亚的战争与和平,双方战略目标的差异以及由此而来的叙利亚政策和策略乃至投入都一目了然,且已体现为今天的格局变化。

俄罗斯极其重视叙利亚这块战略资产,重视中东博弈在其与美欧大棋局中的分量,不仅采取攻势战略而且舍得本钱,最终成功主导叙利亚政权保卫战,占据了叙利亚战争进程的绝对上风。美国因为下调中东板块的战略重要性而持续保持总体收缩,不仅投入有限而且避免过于和俄罗斯争锋,因此不仅战场输掉叙利亚政权颠覆战,还被俄罗斯排除在其设计和主导的“阿斯塔纳”和谈进程外,只以观察员身份叨陪末座,把风头让给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的“三驾马车”。

然而,反恐停战后的势力范围瓜分毕竟非常复杂,也关乎美国及其中东盟友的核心利益,因此不可能坐视俄罗斯一唱到底。因此,推动联合国多边磋商机制,拉更多伙伴制衡俄罗斯必然成为美国的着力点,而且利用现有“冲突降级区”机制固化盟友地盘,并试图长期保持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随着叙利亚政治、安全和经济重建渐成叙国主题,投入过多的俄罗斯不可能继续扮演武装警察并长期输血,也在调整策略甚至做出适当妥协巩固既有成果,确保未来叙利亚格局继续有利于自身的中东战略和全球外交。

俄美两大玩家基于战略算计和止损安排,后退半步将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力量推向前台,由代理人战争转向代理人外交将成为阶段性选项,因此,叙利亚危机在俄美层面将重新回到叙利亚朝野双方权力分割和国家重建,谁将主导未来国内政治也自然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叙利亚朝野目前均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254号决议设置的路线图:全面停火,和平谈判,分权过渡,起草宪法,全国大选。但是,障碍朝野双方达成的一致的关键点始终没有突破,即巴沙尔及其核心文臣武将的未来作用。

作为胜利者的叙利亚政府坚持未来必须有巴沙尔派系参与和主导,一盘散沙的反对派联合体主流声音依然对此说不,但也不乏立足现实的妥协主张。俄美立场基本保持不变,严格来说都持开放立场,因为谁也无意因为巴沙尔派系去留而妨碍和平进程推进,美国无心卷入太深,俄罗斯无力卷入太久。最新报道称,俄罗斯为了对美国和反对派示好,不惜接受库尔德人提出的联邦制构想,凸显了俄罗斯与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冲突。

反伊博弈:正在重组的的地区二元对立副线

11月23日,叙利亚反对派阵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统一和谈策略与立场,并发表公告强调,在联合国所倡过渡阶段开始前巴沙尔必须下台。观察家们认为,这无疑体现沙特一以贯之的立场,本质而言是排斥巴沙尔派系作为伊朗战略盟友的长期存在和执政。2015年12月16日,沙特发起由34个伊斯兰国家组成的反恐军事联盟,协调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埃及和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但是,这个总部设在利雅得的安全机制却将叙利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伊斯兰国家排除在外,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这依然是沙特扩充且以反恐之名而行的派系阵营,延续其众所周知的地缘战略,即孤立俄罗斯支持下的“什叶派轴心”,切断伊朗搭建的波斯湾-地中海“什叶派走廊”,击破伊朗及其盟友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构建的北南战线。

沙特这种战略焦虑随着叙利亚政府获得战场胜利并将主导未来政治和安全格局而加剧,由此也引发11月4日黎巴嫩总理在利雅得宣布辞职并翻脸指责伊朗和真主党的奇闻。此前,俄罗斯公开强调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合法”,且无力结束这种军事存在,各种迹象也表明伊朗将在叙利亚建立导弹基地、空军基地乃至海军基地。

沙特伊朗长时间公开双雄争霸,沙特有心无力而伊朗却高歌猛进,又触发以色列的战略危机,进而引发新的地缘力量重组,促成沙特与以色列两个没有外交关系的“敌对国家”正在公开走近,形成一种“不盟而盟”的利益共同体,携手应对伊朗及真主党武装在叙利亚存在的扩大化与长期化。对以色列而言,沙特虽处“敌营”但属于温和阿拉伯国家,不仅从未公开倡导消灭以色列,反而是“土地换和平”原则的最早和坚定倡导者,这和力主终结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存在的伊朗及真主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区玩家。因此,从伊朗核危机到叙利亚战争,沙特和以色列战略诉求不谋而合,战略目标不约而同。况且,未来叙利亚如果不排除伊朗和真主党军事力量的存在,将对以色列的战略安全构成直接而迫切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以色列和沙特最近都以不同方式公开合作意愿和前景,这使得叙利亚在结束反恐战争且朝野双方因实力差距太大已不具备全面战争的当下,反而存在一场沙特殿后、以色列前突的新的局部战争风险,以色列和伊朗也许将首次在第三国土地上直接开战。以色列已公开就叙利亚战后安排亮出红线:不会在黎巴嫩对真主党开战,但绝不允许伊朗和真主党在叙利亚设立基地、军火工厂并保持军事力量。尤其阶段性地划出第一道红线:叙利亚及真主党武装不得出现在大马士革以西方向,进而接近60公里外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伊朗及其支持的伊拉克、阿富汗什叶派志愿武装显然不会轻易言退,至少会等到巴沙尔稳固掌握未来大局。真主党日前也仅仅表示,将考虑从伊拉克撤离其武装力量,但并未承诺结束在叙利亚的军事使命。

围绕哈里里辞职风波,以色列一位评论家犀利地指出,沙特逼迫黎巴嫩总理辞职,“是在北方挑起一场危机,却期待以色列干脏活。”中东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以色列从来都会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沙特与伊朗的这场持续缠斗,极有可能以人们未曾预料的方式实现转场,变成以色列和伊朗二虎决斗。而俄美为了控制危机免于扩大必将出面收拾残局,迫使伊朗和真主党做出退让和妥协。(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