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流动性为何再次紧绷:货币创造动能弱化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01 23:53:40

摘要:当借新还旧在经济体内占比过大,整个金融体系就缺乏信用创造能力,因为他手里所持有的资产质量堪忧,不能还本付息,当然就不能产生信用。反映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就是金融机构都在等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而不是自己通过贷款创造信用创造流动性,这才是今年以来流动性动辄紧张的主要原因。

流动性为何再次紧绷:货币创造动能弱化

冉学东

笔者此前曾撰文指出,全球范围内的利率上涨周期已经到来(《全球市场利率飙升背后》),果然10月29日,资金市场上演黑色星期一,债券市场大跌,收益率飙升,10年起国债收益率上顶4%,这个收益率几乎跟同期限贷款利率相当。

此次利率的上涨,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错了,也就是所谓的一错再错:也就是人们的一致预期经济肯定要下行,利率还将下台阶,但是经济却出人意料的强劲,尤其是今年后半年,周小川在G30上甚至预期后半年的经济可能达到7%的增速。

市场预期错了吗?中国经济的韧性尽管的确存在,但是经济基本还是在下行通道里颠簸,10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季度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一二季度均为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7.5%,继续回落。主要三大分项中,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7.9%到8.1%),基建增速持平(都为19.8%),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从4.5%到4.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

以上数据虽然不能说经济有大幅的回落,但是轻微回落是明显的,很显然7%的增速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市场收益率却在攀升,问题显然不在经济增长和通胀回升上,尽管全球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利率有上涨趋势,但是就中国而言,更为重要的还是货币创造机制的变化。

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6万亿元,同比多增1.46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则只有1583亿元,同比减少2.44万亿元。

也就是说,不论从信贷数据还是社会融资规模两项统计指标来看,前三季度金融体系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不算少,即使M2增速有所下滑,但这主要还是金融去杠杆,金融机构缩减同业业务所致,所以流动性的供给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债券融资下滑严重,主要是去年开年,央行在公开市场让利率抬升,导致发债成本高企,但是贷款的利率没有变化,企业选择贷款而不是债券融资。

企业选择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借新还旧,借新还旧对于企业和银行而言都有好处,银行坏账减少了,企业也不用还款,其实就是在账上改了一下日期,企业最多支付一下利息,什么都没变化,只是企业的负担减轻了,银行的贷款尽管看起来是在上涨,但实际投放出去的贷款是比较少的。由于没有详细的数据披露,在信贷增长强劲的背景下,企业的负债率确实下降的,2017年8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5.7%,属于创统计以来新低,这说明什么?其中很大一部分信贷是用来借新还旧的,因为只有借新还旧不增加负债。

按照货币金融学理论,货币流动的来源主要是银行的信用,也就是新增贷款,只有新增贷款才能成倍的创造存款货币,如果新增贷款减少,存款货币就会减少,流动性就跟着减少。

今年前三季度,尽管有贷款的超预期增长,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但是存款却是下降的,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68万亿元,同比少增1.13万亿元。在贷款增加的同时,存款却是减少的,新增贷款中,很大一部分用来借新还旧,没有创造存款,这应该是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看今年尽管企业的贷款在增加,但是房地产的贷款增速是下降的,2017年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1.1万亿元,同比增长 22.8%,增速比上季末低1.4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利率也在抬升。这当然与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但主要是银行负债端非常紧张,存款在减少,无钱可贷。

当借新还旧在经济体内占比过大,整个金融体系就缺乏信用创造能力,因为他手里所持有的资产质量堪忧,不能还本付息,当然就不能产生信用。反映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就是金融机构都在等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而不是自己通过贷款创造信用创造流动性,这才是今年以来流动性动辄紧张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