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新供给派学者:中国经济即将展开宏伟布局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29 23:55:30

摘要:许多新供给学派的重量级学者、金融机构和一些企业界、传媒界高层人士到场发表了有份量有价值的观点,以真知灼见解读分析了中国经济即将展开的宏伟布局。

新供给派学者:中国经济即将展开宏伟布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商灏 杭州报道

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如何往前走?10月28日在杭州举行的“新时代 新供给 新动能——2017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许多新供给学派的重量级学者、金融机构和一些企业界、传媒界高层人士到场发表了有份量有价值的观点,以真知灼见解读分析了中国经济即将展开的宏伟布局。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第一财经、《财经》杂志、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华夏时报、人民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协办,30多家媒体到场参与报道的这次会议,应该是十九大之后经济学界的首次大型专题会。

微信截图_20171030133053.jpg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张冬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监事长、蚂蚁金融服务集团CEO井贤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广宇,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国际期货副董事长王永利,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丽霞,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媒体合作委员会主席、《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媒体合作委员会委员水皮,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副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金海年,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博士张茉楠等,均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思想交流。

何刚代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表示,本机构遵循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秉承“求真务实融合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以“责任、专业、团结、创新”为文化,以“人才是核心,研究是基础,社会效益是追求”为理念,践行坚毅执着、勤勉奋进的“梅花精神”和大气庄严、包容四方的“牡丹精神”,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团队。

微信截图_20171030133158.jpg

与会人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报告里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重要的准确的重大判断和大政方针,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能都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战略。

如何保证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如何保证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张冬科说,这是一个关于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的命题。“行稳致远”就是稳健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并不意味着今后中国经济仍然要长期保持高速或者中高速,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更不一定走得远,问题的关键是稳健、可持续和高质量。他认为,要做到“行稳致远”至少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体制改革,二是技术创新。

张冬科透露,今后一个时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实施“新蓝筹”行动,以期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全貌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他解释说,“新蓝筹”就是“新经济+蓝筹”,新蓝筹企业是上交所重点吸引和服务的上市公司。

盛松成对近期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差距扩大的现象提出判断,认为主要是金融监管加强和金融去杠杆的结果。他预计M2增速将上升,到明年,“因为金融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M2同比增速将趋于上升,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差距将逐步缩小,明年M2增速有可能回到10%以上。”盛松成还提出,汇率会比较平稳,在6.5-6.6之间,流动性也会紧中趋缓,利率长期看再继续上升的概率不是很大。

贾康认为,十九大会后,中国经济把今年短期的年度运行和中长期的目标追求结合在一起,应该努力成为软着陆中L型转换的检验期和新常态由新入常的年份。

贾康说,对于企业界而言,应该特别注意这一轮到来的经济景气给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一些机会。应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相对优势,努力把握住时机,争取在这轮入常里捷足先登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我们也有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地方和企业的困难有待克服,民营企业投资下降虽然得到了扭转,但是以制度保障来巩固它,还要做很多的综合性的努力。”

马晓河称,“中国经济运行处于新旧周期过渡区”。他说,新动能方面有四新,即新业态、新产品、新产业、新设企业增加比较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也比较快。“尤其是这些年社会信心在上升,特别是十九大以后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经济, 信心大幅度上升。各大机构都在重新调整中国经济增速。”马晓河判断,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一个增长周期,即一上一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双组合将经济稳定在周期性底部。“下一步,在完成了一个增长周期一上一下后,经济运行正在酝酿一个新周期,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因素,中国经济仍然徘徊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为什么?一个新周期开始需要好多条件,现在经济上行基础还不牢,新动力还不足以把增长点向上推。”

马晓河说,今年经济增长预计6.8-6.9%,明年在6.8%左右。明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十九大带来了利好消息,政府换届也有红利,中国市场仍有较大空间,新动能成长还在进行时,改革红利还将继续释放。但是这种有利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市场供求格局,供求两侧结构性矛盾仍然会继续存在,主要矛盾在供给侧方面。“下一步政策的要点:从供给侧要动力,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抓重点,补短板,防风险。我对宏观政策等预测是稳中求进仍然是主基调。明年会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为主导的双支柱的宏观调控框架。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也会保持不变。”

黄剑辉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预判: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会放缓到6.7%,全年是6.8%。其主要的理由是: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消费也会放缓,出口有所下行,库存周期也进入了下行的阶段。

马晓河提出,今后几年,中国要实现中国梦第一个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健康成长,有四个问题要考虑:第一,在稳定投资增长中怎么能让民间投资长上来。第二,在扩大有效需求中怎么能让居民消费长上来。第三,在结构转型中怎么能让新兴产业长上来。第四,在稳中向好中怎么能让金融风险降下来。“针对三上一下,宏观政策应有效施策”。

姚余栋在演讲中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和中长期走向表示了更为积极乐观的判断。他批评了当前普遍存在的低估中国经济的偏颇观点,并强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急需进行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方面更深入的探索创新。

他说,现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新周期”之争不亦乐乎,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分析都比较碎片化,没有较一致的逻辑,也无创新的理论。比如支持新周期一方说,产能或库存已去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中下游的产能依然严重过剩。尽管银行业整体坏账低于2%,但小微企业密集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坏账超过5%。而否定新周期者,对今天大宗商品屡创新高,茅台酒股价突破600,似乎置若罔闻。所以,双方互相说服不了对方。唯有作为中小银行发展论坛和大成宏观提出的“名义收入效应”加“基钦去库存周期”才能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给出一个较完整的解释:2015年至今去产能后的PPI从水下出来,导致GDP平减指数从0%到了4%,名义GDP从7%到了10%。普通的老百姓是按GDP实际增长6.5%消费还是名义GDP增长10%消费?两个都是决定因素,但更多是按名义GDP消费。人类的消费行为与当期名义收入直接相关。当按名义GDP消费的时候会怎么?以前的名义GDP是7%,一下升到10%,就会买电冰箱,喝酒,买汽车,买房子,特别在三四线房子也不太值钱,就会有更多消费与旅游。所以,消费就比预期的更强劲,而且还会出现消费升级。

“一旦消费强劲以后,冰箱卖光了,茅台酒断货了,汽车没有了,许多三线城市房子存量以前说是七年,如今却将在一年之内。一旦中下游去库存之后,企业跟不上预期,往往会被动的补库存。这就是基钦周期。”补库存之后就会出现投资增加。一旦投资逐渐恢复,生产更多汽车、冰箱就需要更多的钢铁、煤拉动上游需求。所以,PPI继续保持一定的“水”上态势,名义GDP就比较高,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名义收入效应”加上基钦去库存周期这样一个创新理论才能把中国经济解释清楚。

姚余栋说,当下发达国家缩表,全球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不足以后大宗商品低迷。所以,粮价和油价起不来,不光中国,美国也如此。但是我们看到除掉粮价和油价的核心CPI在起来。2015年末PPI的迅速“出水”,惊天逆转,而PPI并未向CPI出现传导,这本正常,因为中下游产能还严重过剩,实际GDP和名义GDP的比较,从供给侧改革出台以后,特别去产能以后,GDP依然大约6.7%、6.8%,名义GDP的不可忽视,从消费端来说更重要。所以,大家看人民银行的调查统计,盛司长每季度都在非常努力和专业做的,就是当期收入感受。名义GDP一上升当期收入感受就上升。我们做的实验是一样的,名义GDP好就觉得当期消费信心好,当期消费信心好人们就会消费。现在消费理论是有缺陷的,生命周期不准,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难操作,什么叫长久的收入?大致上是对当期收入预期,未来永久收入关键看当期的收入。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综合的杠杆率。现在企业部门可能会惊人的去杠杆,居民部门加杠杆,整体经济杠杆会比较稳,因为名义GDP增速约10%,M2增速10%。所以,整个杠杆率相对趋稳,但是企业部门去杠杆,居民会加杠杆。这里有问题了,居民部门不要加那么快,但是总该有部门加,我们去的是企业部门杠杆率,关键是居民杠杆率要承认必须加的情况下要加的有质量,要防风险,防类似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要客观冷静的看待这样的问题。

姚余栋说,“我们预测PPI有一个巨大的波动,明年可能入水,之后又反弹在2%左右。”

他认为,主要货币政策盯的CPI不是核心CPI——全球粮价起不来,所以,CPI有一个温和上涨,只是到2.5%左右。“CPI和PPI模拟以后的GDP平减指数超过3%。未来2020年超过3%。实体经济增长6%和7%重要吗?如果是6%,6+3是9,如果是7%,7+3是10,关键有那个3%。因为GDP平减指数是3%。所以,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名义GDP在未来几年,一直到2020年至少保持在9%以上。”

他认为这样一个态势继续保持,我们就有可能在2029年超越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一趋势挡不住。“GDP的统计很复杂,低估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至于产生宏观误判,将导致金融市场不平稳。”

新技术的应用正深刻影响中国面貌

井贤栋在发言中表示,我们非常振奋: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中国各产业的发展面貌。我们正在研究思考如何用技术引领变革,用技术推动转型,用技术帮助对消费者、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落实到新的阶段。

他还表示,杭州有四种新生的创业力量蓬勃发展:一是阿里巴巴出来的一些创业者,带着企业经营的经验和互联网的思想;二是浙大系的毕业生,非常高端的人才投身到创业中;三是“千人计划”回来的海归;四是新生代的浙商。这些新生代创业力量在思考如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技术进行新一轮的创业和财富创造。“这是非常之精彩的现象。”

王广宇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体经济要如何谋求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未来五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应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实体经济”。“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振兴实体经济,首先是要转变思路。新实体经济就是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简言之就是有效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实体经济与传统的实体经济、与新业态并不对立,是升级换代和转型飞跃;新实体经济回归到了经济主体的本源意义,旨在增加了优质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新实体经济是面向未来的,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融合,为振兴实体经济找到了新方向。总之,振兴能够转型、升级的传统实体经济,要改造和提升传统部门,同时必须厘清并扩展实体经济的范畴,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实体经济,要围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技术来打造新的引擎,发展培育壮大新实体经济。”

徐冠巨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公路物流基础设施、供应链金融、相关信息技术、供应链服务平台等的投入力度。重视城市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他认为,现在城市有空间规划、有交通规划,但没有物流规划。要推动多式联运的高效衔接。鼓励和引导创业大军、创业资本、风险资本等等投身到这个方面,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

谭丽霞表示,“金融不止于金融”,金融在和实体产业结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不是对存量价值的抽象分配,而应是创造增量,如果金融能够创造增量就能够帮助实体经济产生新的动力,金融的风险应该也能得到好的控制。

供给侧改革将驱动中国经济再次震撼世界

王永利提出,在交易市场里一定要有中国标准,要有人民币计价。他说,最近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可能要用人民币计价,中国原油期货的交易也将是中国标准、人民币计价同时对全球开放。这个月初人民银行和俄罗斯也搞了双边货币交易的即时清算体系,已经开通了,这都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接下来真正让贸易伙伴用人民币计价,用人民币储备,还有好多问题要解决。

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王永利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先得对全局有个总体把握,然后才可以找出轻重缓急逻辑关系加以力推。“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需要从一行三会这个层级再上一个层级,一定要有总揽金融全局,而且要跟国际市场对接的研究机构或决策机构好好研究一下。他表示,下一步金融改革不是简单设一些机构,比如增设民营银行或者引进多少外资投入股份就可以了,一定会进入到核心层面。“比如金融的核心是货币,货币的源头在央行,所以,对央行的很多功能,央行资产负债表到底怎么看,很值得探讨。

姚余栋谈到,中国将在203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当时,怎么能服务超过300万的可投资具有股权融资价值的中小微企业?道理已经不言自明,就是努力探索互联网股权融资或者股权众筹,把它做成新五板。他说,中国经济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在供给侧改革的驱动下,即将再次震撼世界。这是一个走向全球的时代,不能错过的时代,但是对当今的困难一定要有客观清醒冷静的认识,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微企业更加的融资难、融资贵,需要从制度上帮扶。300万个可投企业,只要给点融资可能就有30万家冲出来,可能有3万家将来IPO,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实体经济的一个要求,即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他还表示,“周小川行长说下半年增速是7.0%,我完全赞同。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7.0%名义GDP在10%以上,M2我同意盛司长刚才说的,可能要重新回到10%左右,但也高不了太多。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已经接近3.8%,未来有可能突破4%。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一个新时代,党的十九大造就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可能再次震撼世界。”

周天勇说,十九大以后,如果想把经济增长速度再拉动起来,非全面深化改革莫属。仅仅靠一些政策工具,不好使。他并认为,一定要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他表示,“降低成本的配套改革,土地和城市房地产这些不动产产权和市场配置改革要加快。要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市场配置改革,生育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让人流动起来。结构转型应当既升级转型,又扩大就业,因为有的结构转型是消灭就业。其次是盘活资源,提高效率,扩大增长空间改革,最后也要有适应于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体制改革。”

发展不平衡问题或将影响今后政策制定

在圆桌讨论阶段,主持人水皮认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提高中国农村青年高中普及教育的问题,是抓住了中华民族的一个根本。水皮说,我们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

他还表示,中国开启了以习近平为标志的时代,其重要特征在于,中国政府的政策可以长期化。“因为一个公司有没有董事长是跟这个公司总经理当家区别太大了,总经理考核的是CPI,我们天天在谈GDP,为什么我们甩不掉GDP,为什么不能用GMP?我总觉得GDP跟美好生活不划等号,如果能满足我们美好生活的目标,GDP高一点低一点真的无所谓。我们过去一直就甩不掉GDP,说不能唯GDP论,实际上到最后每年都在算GDP,GDP就是公司里的CPI,GDP达标总经理不见得能继续做,但不达标肯定做不了,这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所以,新时代的一个最好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保证了政策的长期性,而且中国的市场方向,包括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现在基本上得到了全球的认可。所以,长期是非常的利好。

水皮还认为,习的时代也是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这包括税收问题,其实很微妙,也非常纠结。还有资本的短期流动问题,这是很难回避的问题。相信中国政府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耐心,有长期的规划,可以克服资本短期流动方面的问题。

冯俏彬认为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社保基础养老保险的部分走向全国统一应该是大趋势,这对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不同人群之间在基础保障上的差距非常重要,甚至对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金海年: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仍然是应该在供给一侧促进发展更平衡更充分,让高增长成为高质量的增长。

朱海斌认为,最近一两年提得更多的是发展租房市场,不一定是个人,政府,甚至国企,包括我们的养老金,都有可能会进入到这个市场,这个变化可能需要提前关注。新房市场可能以后更多的要关注存量房,从政策的角度,经过1998年房改以后,现在存量房在大部分城市远远超过新房的建设。朱海斌相信,未来房地产税应该是很快会进入实质性阶段,市场由此可能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张韶华说,十九大报告里有4个字让她感触很深:现代金融。人民银行一直在提倡货币政策加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下一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我们有信心加强宏观调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张茉楠表示,期待十九大之后中国有重大的制度的变革和在涉及到基础性改革方面的一些动作。

编辑:吴小曼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