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国内批判国际追捧,趣店上市背后的原罪质疑与市场变局

作者:金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21 20:12:20

摘要:10月18日晚,趣店在美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QD”,首日股价涨幅达到21.58%,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大洋彼岸,趣店的创始团队正在享受人生最巅峰的时刻,百亿美金的市值构筑了他们足以震动业界的光环。

国内批判国际追捧,趣店上市背后的原罪质疑与市场变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10月18日晚,趣店在美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QD”,首日股价涨幅达到21.58%,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大洋彼岸,趣店的创始团队正在享受人生最巅峰的时刻,百亿美金的市值构筑了他们足以震动业界的光环。

然后,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国内,网友的微信朋友圈、自媒体圈中,质疑声此起彼落,骂声成灾。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遭遇舆论质疑最多的一次,功成名就之时,却引来众多非议。人们并不羡慕财富的成功,而是趣店校园贷起家的身份及高利率等原罪问题。

收割者的质疑

趣店确实陷入了一场舆论漩涡中。

一个名为“国际投行研究报告”的公众号撰文时直接取标题为:“臭名昭著的趣店美国上市赚钱不赚德”。

公众号“财经三分钟”的文章标题还给趣店总结成:“跳楼、暴力催收、裸贷!‘校园贷’赴美上市了?!’”

在各种质疑声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篇名为《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此文被朋友圈广泛转发刷屏。

文章称,扒去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外衣,趣店做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次级贷款生意,收割的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而他们普遍财商不高,自控不行,难以挣扎出生活的泥淖。“这些被收割品。他们只能在背着负债的过程中,被债务裹挟着前行,要么成为资本的的奴隶,要么放弃自己的灵魂。”

10月20日下午,趣店发布官方声明,称上市之际,部分微信公众号散布不实言论,对其商誉造成不良影响,已保全相关数据,将启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而质疑的主要声音仍是集中在高利率问题,很多评价均提到趣店就是披着高利贷的外衣。像趣店这样的同质类标的公司,中国可能有几千家,今年预计要赴美上市的公司,几乎都和现金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融360、51信用卡、量化派等公司,都有大量的现金贷业务。

市场的发展总是有些快于监管。目前现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尚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在监管处于沉默期时,来自社会道德层面的批判成为主流。

一名金融人士向笔者分析说,趣店涉及的高利贷问题,高利贷这个提法本身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理解,在金融理论里面是没有高利贷一说的。“金融的本质就是赚风险溢价,这个在银证保为代表的三种业态里就是这样的。只是因为风险大了,利率自然要提高,这是有模型可以计算的。”

在他看来,应该分析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以及对社会金融体系的危害,而不是从道德层面去批判,因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本质是为股东牟利的。

趣店在上述回应中称,趣店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大数据技术驱动科技创新,致力于通过技术的创新和非凡的用户体验,帮助亿万优质但无法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用户,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获得优质消费金融服务体验。

中国市场的变局

了解趣店历史的人或许都知道,趣店起家于校园贷市场,2016年因监管政策,趣店不得不放弃重金布局的校园市场,转而向蓝领及白领人群中的无信用卡人群提供现金贷及商品分期服务,因为中国的无信用卡人群有5亿多人,市场更大。

而中国无数的现金贷平台也正是看中这点,巨大的无信用卡人群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他们可以很好的填补这块。

远在天边,借你一千。只有一款智能手机,下个APP,不用任何抵押就能在几分钟完成借款,中国现金贷平台的大量崛起,极大地方便急需用钱者。

我接触中国较早的现金贷平台,看过他们的后台数据,从用户群体来说,确实存在大量的急用钱者,比如三四线的蓝领等,也不排除大量的年轻人群体。

从起源来看,现金贷,主要是对标英美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借款人往往以此维持下一个发薪日前的开销,并在发薪日还款。这种小额借款主要是以救人之急。

中国这轮的现金贷,主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而崛起,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出现上千家现金贷公司。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由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信用贷款产品,特征是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审批快,贷款没有用途限制。

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放贷模式往往是熟人借贷、需要担保、需要抵押等。中国的这些平台为什么敢于给这些人素未谋面的人借钱,难道他们不怕跑路吗,难道不怕追不回吗,当然怕,但是,他们有技术在手,这也就是俗称的金融科技。

这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将触角伸向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种需求,比如外卖、共享单车等,这种互联网联结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以前是金融机构不具备的也无法获取,正是移动互联网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出现了大数据风控等,在量变到质变下,这种技术更加成熟,使得这些互金公司广泛采用,让信贷风险就会降到可以忍受的地步。

这是潜藏在中国快速发展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一个惊人变化。至于这个时间点,业内说法不一,有人将2015年喻为金融科技的元年,有人将2016年喻为元年。总之,这种在线信贷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身份核实、资质查询、大数据、第三方支付、资金端、反欺诈等在这两年完全到位,从过去的获客、到现在的审批、放款、全流程的风控、贷后都可以在线实现。这就给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空间,同时也让这种现金贷类的业务能快速发展。

而金融科技在这个背景下就慢慢走向成熟,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人员都加入到金融科技的浪潮,包括美国的capital one的很多人才加入到中国的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即曾一度热炒的“金融黑帮”。

亮相华尔街

目前,除了趣店首发在美上市,和信贷、拍拍贷在美上市的进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家公司最快11月有望登陆美国市场。来自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新秀们正次第亮相华尔街。

实际上,有意加入华尔街中国“军团”的远不止上述这几家。截至目前,用钱宝、量化派、手机贷、爱钱进、乐信和点融等金融科技公司都已列入了名单之列。

这些公司多少是有金融科技的含量,否则也不可能实现盈利。一个可对比的佐证就是,中国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公司今年都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和关门,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纷纷转到线上,挖掘大数据风控人员等。

至于金融科技是外衣还是内衣呢,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必将成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海外上市元年。特别是对主打消费金融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消费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盈利能力的跳跃式上升,也惊艳了华尔街。

Trustdata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消费金融借贷规模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倍。消费金融日活用户持续增长,2017年9月,峰值逾370万,同比增长超三倍。

另据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报告》称,中国的数字化投资与初创企业生态圈的活跃度在全球名列前茅,而且不断增长的中国风投行业对数字化领域愈发关注。

这也是趣店赴美上市引起资本市场追捧的一个背景。

至于说趣店被骂,则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在中国国内,涉及到收入、阶层等问题,总能聚集更多的目光,更何况是趣店是在低收入群体中的“高利贷”,在批判者看来,这个原罪则有些不可饶恕吧。

而美国资本市场则不需要那么多的包袱,要么涨要么跌,趣店股价大涨,说明在美国资本市场受到热捧,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当然也与美国股市当前高估值有些关系。

有朋友说,美帝股民是真傻还是假傻。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我们的华夏互金社群,趣店上市问题多次引发行业内的讨论。我们也采访了CVC投资联盟秘书长、华夏互金社群顾问金海涛的看法,他的说法是:从商业模式来看,趣店的模式很符合人性,便利、在线化等特点,很符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已进入拼爹时代,蚂蚁金服有较好的入口资源,目前,趣分期的原始积累也完成,到了拼运营效率的时代。

“趣店现已有了大量的存量用户,就算蚂蚁金服不导流,其本身是可以持续的,就像银行信用卡,这种模式就是高频刚需。”金海涛说,美股主要看用户数,所以重点看财务报表里的多少个存量用户和怎么增长,他们的逻辑是符合用户人性,有蚂蚁金服流量导入,有存量大额用户,这个就是他们的估值逻辑,这也是趣店暴涨的逻辑,这就相当于之前的陌陌。

记得看过一个评论说,趣店这么坑人,就让趣店去割美国的韭菜吧。

我觉得本轮金融科技赴美上市潮背后,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由于监管政策等原因,大量的金融科技无法在国内上市,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而言,可能会错失金融科技的红利。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