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险资打新轻松获利70亿

作者:胡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1 17:58:57

摘要:险资打新轻松获利70亿

险资打新轻松获利70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一个月前的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指出,今年有1.1万亿元保险资金需要配置,接近资产存量的30%,保险机构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一时间,外界对于如此巨量的保险资金如何获取稳健的投资收益,充满了各种担忧。
    然而,随着7月份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外界的这种担忧似乎略显多余,包括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四川成渝、中国建筑先后在深沪上市,以及本周光大证券的上市,保险资金一下子找到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中国人保等大中小保险机构纷纷出动各自数百亿保险资金,参与到“打新”的队伍中,且获取了不菲的收益。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底,对上述多家公司的IPO,保险资金成功实现网下配额119.2亿元,获配28.43亿新股,并实现“打新”首日浮盈达69.4亿元,其中,中国建筑成为保险机构打新重仓股,获配高达28亿股。而在8月18日,光大证券上市首日,保险资金几乎“倾巢出动”,共动用82个账户和134.69亿元资金,共获配6389.51万股,在共有463家配售对象参与网下申购的情况下,保险机构共拿下网下配售的三成份额,而按光大证券21.08元发行价推算,保险机构此次“打新”获得浮盈约4.04亿元。


险资打新获益逾70亿
    本报了解到,从7月证监会放行首只股票桂林三金在深交所上市,到8月18日光大证券在上交所上市,保险资金参与打新的热情一次比一次高涨,而获得的浮盈超过了70亿元。
    以最近的光大证券上市为例,根据光大证券发布的网下发行公告,在三大保险巨头中,中国人保动用12个账户,获配1234.95万股,为各保险机构之最,而以18日收盘价推算,中国人保打新获得浮盈约7804.88万元;中国平安则动用了13个账户,获配1114.91万股,打新浮盈约7046.23万元;中国太保动用7个账户,共获配771.09万股,打新浮盈约4873.29万元。三家机构的总浮盈达到近2亿元。
    此外,中国人寿动用7个账户,获配643.88万股;泰康人寿也动用7个账户,获配714.01万股;华泰保险动用9个账户,共获配540.85万股;新华人寿动用3个账户,获配333.75万股;太平人寿动用6个账户,共获配420.49万股。
    而另一家新近上市的中国建筑,36家保险机构同样“一齐上阵”,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共动用79个账户获配28亿股,占中国建筑网下销售股的48%。其中,中国人寿在缺席桂林三金、万马电缆申购之后,一举成为中国建筑网下配售的“申购王”,共获配5.29亿股,远超中国平安获配四川成渝的840.28万股。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参与中国建筑的打新中,共动用8个账户获配金额达22.36亿元, 8个账户浮盈达12.4亿元,再加上在四川成渝和家润多上市首日浮盈近2500万元(获配四川成渝273.03万股、家润多28.665万股),中国人寿在打新首日浮盈共计达12.65亿元。


打新风格各不同
    “其实,纵观保险资金参与到次轮IPO的发行中,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对于打新的热情一次比一次高,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不过,相对于其他保险机构几乎每次都参与打新,中国人寿的打新策略是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它并没有参与在深交所上市的桂林三金和家润多的网下配售,而在对上交所上市的中国建筑和光大证券,则不惜动用多个账户巨量资金。”8月19日,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分析。
    记者了解到,由于中国人寿实力强大,资金雄厚,虽然缺席最初的打新,但是它获得的打新浮盈,仍然是所有保险机构中最多的。
    而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副教授管贻升看来,停滞将近一年的新股发行恢复,而且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保险资金又迎来了“打新”的高潮,且锁定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对于一万亿待配的保险资金而言,显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对保险资金来说,新股申购是其获取低风险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保险公司下属的账户比较多,用来申购新股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因此中签率比较高,而申购资金主要来自债券的回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高,从这一业务角度看,可以挖掘保险股的超额收益预期。”管贻升分析称。
    不过,对于保险资金获得的上述浮盈,能否真正“落袋为安”,他也表示,新股网下配售有三个月锁定期,现在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期,三个月后新股是否破发,谁都说不好,破发的风险并不小。
    8月20日,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层也对本报表示,随着接下来创业板的发行,保险资金对于创业板也有投资热情,不排除在深交所设立独立账户,参与到创业板的“打新”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