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我们一直都在走世界,看中国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7-28 20:37:16

摘要:过去10年,在中外人士心中都镌刻下了深沉的烙印:时代的飞鸟,职业的变幻,远行的脚步,视野的广度,未来的憧憬——或许比史上任何10年都来得猛烈,多元,迅捷,巨量而厚重。思想创造价值,既有形又无形,却有着非凡的穿越力量。

我们一直都在走世界,看中国

部分答卷嘉宾

严葭淇

10年,对于浩渺无垠的时间长河,只是一滴泪珠滑落的瞬间;对于人生,可能是朱颜不再华发渐生;而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张新闻纸,10年,却是一个可以宏观,可以管窥,可以细分的华丽样本。

从2007年改版为今天受众所见的《华夏时报》,10年倥偬而过,多少财经风云,全球凉热,黑天鹅灰犀牛,都于这叠发散着油墨焦香的新闻纸中林林总总的呈现。而新闻纸外的世界,也早已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后浪拍死无数前浪。正如改版10周年纪念特刊国际板块“中外人民两相看,10年观感大不同”调查问卷所言,“纵看人类文明史,中国与世界过去10年均以空前的速度和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在中国史上,从未有过去10年那样紧密和频繁的中外交往,更从未有那么多国民走出国门看世界,甚至购买世界;从未有那么多外国人进入中国,看中国,研究中国。”

而我们手边这份从改版10年无数匠心报道、价值传递凝练而来的问卷,分中方人士和外方人士两个版本,犹如时间的两翼翩然而舞。从已收到的410份问卷来看,过去10年,在中外人士心中都镌刻下了深沉的烙印:时代的飞鸟,职业的变幻,远行的脚步,视野的广度,未来的憧憬——或许比史上任何10年都来得猛烈,多元,迅捷,巨量而厚重。思想创造价值,既有形又无形,却有着非凡的穿越力量。

幸运的是,在澎湃而去的时间逝川里,我们一直都在——打捞渔猎,网罗耙梳,为的是将速朽的新闻黄花截留存下一段属于这一张新闻纸的吉光片羽。而更幸运的是,10年历程,我们穷尽可能的这点“痴念”有所回报:在我们庆贺自己10周龄的小小生辰之际,读者受众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惠以了珍贵的信任和鼓励。

看中国,风景各异观感相近

这份“中外人民两相看,10年观感大不同”的问卷,给中外人士各提出了8个问题,涵盖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对行迹所至之处(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观感评价,以及对未来10年中国的期许和憧憬。

从收到的410份问卷看,参与答卷的多为社会主流精英人士,其中女性(210位),略多于男性(200位);受教育程度最多为硕士(180位),其次是博士和博士后(120位)、大学(110位);职业有教授、律师、政府人士、学者、电台媒体高管及资深从业者、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医生、工程师、教师、纸媒记者、留学生。应该说,参与答卷人群和《华夏时报》主流目标人群完全吻合。

在中方人士问卷中,有关“最近10年去过哪些国家或地区”一项,上述人士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球,其中学者、教授、政府、媒体界人士去欧美及中东国家更多,而企业界人士多到访东南亚和中国国内各大城市。例如身为国际问题专家、教授的马晓霖先生10年间足迹遍及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捷克、法国、瑞典、比利时、波兰;以色列、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苏丹、突尼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日本、韩国、朝鲜、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堪称“地球飞人”;身为教授的A先生也遍游“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挪威、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韩国等”;政府人士谭先生曾游历“美、英、德、法、瑞、意、俄、日、韩、澳、新加坡、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而企业中层以上主管的荣伟先生则在“日本、韩国、朝鲜、泰国、越南、新加坡、俄罗斯、英国、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地区穿梭;来自以色列的michal hamisha(米雅)小姐最近10年来中国超过30次,其商务和旅游活动几乎囊括大半个中国,“上海、北京、福建、成都、深圳、广州、武汉、南通、青岛、桂林、大连、海南、西安、苏州、香港、杭州、陕西”。而在“出国原因”选项中,中方人士主要有:开会、学术交流、旅游购物、探亲、经商、采访等目的,外籍人士来中国则为:商务、工作、跟随父母等原因。

谈及对所到之处的观感,无论中方还是外籍人士,对中国的看法,对世界的感知,观察世界的角度,观察中国的角度,均有同也有异。中方人士对中国最大的共识是:飞速发展的经济强国;其次是复兴中的世界强国,很多方面超越西方强国;第三是很多方面比西方强国还有差距。也有很多人士抛开现成选项,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对世界个性化的体验和见解。

名为肖琦的某驻华外交机构文职人员表示,“中国发展速度迅速,生活便利程度、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都在提升。但经济发展同时,整体文化和人文素质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也需要更加开放。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模式化’偏见”。企业中层管理者云月女士也认同中国是“复兴中的世界强国。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有些领域领先全球,并且开始输出技术与经验,输出让人羡慕的生活方式”;采访过16个国家和地区的E先生表示,中国是“复兴中的世界强国,其他不是我能想象的,简单讲现在也是强国了,继续强大是需要条件的”。

硕士薛斐经营着一家企业,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比较详尽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的感知和希望:“各种文明是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演进的,也许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历史长度,但我们很难比较它们的方向。我们常常会受到‘主场优势’因素的影响,很难说谁强谁弱。就中国而言,我觉得中国近10年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非常独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难以与我们相比。在我们自己的方向和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我们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不担心别人说三道四。”

并不意外的是,外籍人士对于中国,也颇多溢美之词。以色列的米雅小姐表示,中国发生的最明显变化是“对外国文化越来越开放”,并认为当今中国是“世界经济领导,经济好,全球最安全的国家,更漂亮。希望污染会变少”;来自伊拉克的企业家欧玛先生也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强国,有道德之国,不像西方会去袭击其他国家”,但他同时吐槽“物价涨到离谱,应该超过许多欧美国家”;美籍华人小萌女士称赞中国“最明显的是金融和互联网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她也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某些领域繁荣,但民生和法制仍需要加强的国家”。对于选项中“喜欢中国哪些地方”,外籍人士的答案集中在上海、北京、西安、厦门等城市。米雅小姐并给出了原因:“上海因为好玩、漂亮、国际,西安因为历史,北京因为人素质高,厦门因为人欢迎”;往返中国8次的格伦伯格小姐对中国的好感因为“青年人的态度,移动互联网,餐饮业西化,服务专业化,城市成长”而累积;来自北非的Barthalomew小姐认为中国在教育方面“有显著进步”。

走世界,有钦慕也有微词

这10年间,中国人看世界的目光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变:由过去的仰视,发展到现在的平视;由过去看什么都好的盲目崇拜,演变到现在的理性和平常心。这些世界各地的“地球飞人们”,对所到之地,既有人文、制度、思维方式的宏观观察,也有环境、人情的微观体验。去过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阿联酋、土耳其、斯里兰卡、新加坡、韩国的学者张茉楠女士,对这些国家的观感是,“存在思维差异”;足迹踏遍几大洲的马晓霖先生,对这些国家的观感是“差异巨大,层次丰富”;音乐人袁女士认为日本、泰国、意大利“发达文明,人文很好”;某公司董事长施宏女士对常去购物、开会、学术交流的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的评价是“非常发达文明”;教授张先生认为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多数国家文明程度较高”;律师梁雪青女士赞叹美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文明和维护文明的制度”;学者金巍先生认为卢森堡、荷兰有“非常发达的文明”;企业主管abby 女士感觉“韩国的地铁比我们有序很多,然后台湾很有人情味”;企业中层以上主管赵女士体验细致,“新加坡环境很好,马来西亚美食很不错,香港没有想像的好,澳门比香港的服务要好一些。内地比较喜欢的是大理和成都”。值得一提的是,在“您会越来越喜欢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方”中,多位中方人士选择了“日本”,而外籍人士多选择“上海”。

而这些“地球飞人们”个性化的观察体验,自然也不乏对所到之地失望的感受和吐槽。云月女士在走遍意大利、法国、芬兰、挪威、瑞士、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后,认为“不如想象中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地方不如中国,比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差太大,比如只有富人有2G网络”;教授、医生韩女士在游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迪拜、肯尼亚、台湾地区后,给出的评价是,“除肯尼亚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水平与国内一线城市类似或略差,但环境优美,公众环保意识强,整体文化素质高”;肖琦认为捷克、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等国,“欧洲的历史文化传统延续较好,相对发达的社会特色明显,但社会发展速度与中国相比较慢,尤其是生活便捷度、安全感等方面”;企业经营者陈昱女士则感觉美国、欧洲、英国、澳洲、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发展速度缓慢,每次去同一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教授冯俏彬女士在去英国、法国、尼泊尔、古巴等国学术交流后,表示“英法两国中东移民多,历史文化悠久。其他两国尚未工业化甚至在搞计划经济,人民贫穷,国力不兴”。

身为电视传媒业资深人士的梁女士,行程主要在欧亚大陆,“受工作邀请驾车走过丝绸之路欧亚沿线国家,访问过伊朗和以色列。旅行去过西班牙、捷克、柬埔寨、越南,以前短期度假基本是泰国、新加坡、香港,近年因为有了日本多次往返签证,所以每年都会去两三次”。她对这些地方的印象是“欧洲确实不如10年前印象好。两方面吧,一是自身有问题;二是中国发展太快,我看它的心态眼光都不一样了”。

经济学家万女士也描述了自己世界游的观感,“感觉其实也挺复杂,主要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比我们好,尤其是均衡度远超我们,福利程度和覆盖度好。中国飞速发展,还是很令人骄傲的,也确实值得骄傲,但是从社会架构、秩序等一些方面的完善成熟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

对未来10年中国的期许

最后,无论中外人士都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的未来10年,表达了美好的希冀。

在“您希望未来10年中国给世界什么印象”的选项中,绝大多数中方人士都选择了希望未来的中国,变成“环境宜人的美丽强国”、“备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优秀国度”、“居全球领导地位的经济强国”。

教授A先生希望未来中国是“人员素质高,自由,环境宜人的美丽强国”;abby 女士希望未来中国公共意识再提升,展现“环境宜人、有人情味、有秩序”的氛围;传媒精英梁女士“希望中国能够在经济之外也能成为令人称赞的强国”;企业员工楼女士祝愿未来中国成为“人民幸福生活充满自豪感的国家”;薛斐写道,“未来,中国的强盛是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的。我希望中国是一个自己人幸福自信、外国人希望做朋友和伙伴甚至向往来居住的地方”;而认为中国存在“深层次的差距”和“软实力差距”的党国英先生和张茉楠女士,则分别希望未来中国“完成思想启蒙,实现世俗政治”,和走向“制度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答卷的外籍人士也强烈看好中国。米雅小姐祝福中国成为“经济全球最强国、科技自己开发比国外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欧玛先生希望中国跻身“军事强国,并尽早超越美国”。

或许马晓霖先生对于“您会越来越喜欢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回答,能代表人类对美好国家和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法制完善、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国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