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国信看中华林营业部资源 小券商熊市不死牛市尴尬

作者:宁国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14 20:32:23

摘要:国信看中华林营业部资源 小券商熊市不死牛市尴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宁国强 北京报道

   上一轮大跌至今没有让任何一家券商倒下,但是通过兼并的方式重组,券商的数量仍将会减少。
    2008年业绩并不算好的华林证券,有望成为即将上市的国信证券的一部分。日前,国信证券方面向多家媒体证实,他们与华林证券进行了接触,但是目前尚未签订相关协议。
    国信证券并购华林证券并非事出突然,华林证券的7人高管团队中,从董事长到总裁、副总裁,国信旧将占到了5名。在华林证券近两年来的公司史上,国信色彩极其浓厚。


营业部资格成最稀有资源
    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5号新盛大厦B座22层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是一家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特殊金融机构。其性质为非营利性企业法人,主要负责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保护基金公司归口中国证监会管理。这一公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负责“为证券公司建立退出机制”。
    按理说,如果一家券商真的经营难以为继,理应在这里接受“死后重生”程序。
    自从2004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对31家券商进行了处置。但以上券商全部为2006年前被列入处置名单的历史遗留问题。
    然而,在2007年10月,股市攀升至6124点历史高位后,虽然股市出现了持续整整12个月的下跌,但是却再没有一家券商因为难以维持经营,而被列入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负责处置的名单。
    探究其原因,有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对于证券公司新增设网点严格控制,成为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券商的‘免死金牌’。目前已知的国信证券兼并华林证券的诸多理由中,华林证券所拥有的11家营业部和2家证券服务部,成为舆论评价该公司的最大价值点。”
    虽然近年来,券商纷纷努力缩小营业部面积,并鼓励投资者上网交易,但是随着各类理财产品的开发,诸如银行、保险、基金甚至券商自己等相关金融机构发现了券商营业部的新价值,作为投资者聚集的场所,同样也成为推销理财产品的好地方。


从“小君安”到“小国信”
    2002年,君安“旧将”湖南人杨孚平与其他来自君安证券公司等券商的同事一起受广东富豪林立之邀重组江门证券公司,将其改组为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故而华林证券也有了“小君安”的美誉。
    但是到了2006年,杨孚平选择了离开华林,和其他两名股东合作成立了深圳德瑞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任老总,进而转战私募界并取得了成功。杨孚平这类从传统证券机构走向私募的个人成功,也意味着国内券商在成为投行之前,其雇员和薪资制度可能仍较落后。
    2007年,以国信胡关金旧将为核心的华林新团队走马上任。于是华林证券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国信”。
    2008年,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华林证券这样的中小型券商一度业绩不佳。但2009年上半年,华林证券固定收益部门异军突起,在今年一季度承销企业债80亿元,总额排名业内第一。
    对于国信与华林证券的合并事宜,双方高管人员均表示太过敏感,国信的一位投行部副总裁用“不知道内情”来回应记者的询问。情况仍还在发展之中。在证监会管理层对于增设新营业部等问题的诸多政策限制背景下,国内券商的价值可能会被重估。故而在有望IPO上市的情况下,国信证券拿下华林证券的11家营业部,也有利于自身实力的增强。


暖冬难阻行业重整需要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实经济危机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淘汰落后的企业。因此,也并不是说经济危机越短越好,也不是说企业没有倒闭就好。”
    而对于国内券商而言,类似华林证券一批规模较小又实力稍逊的中小型券商,一样可以安度大暴跌,也说明了国内券商生存环境可能过于平和。
    高盛公司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对《华夏时报》表示:“以美国市场为例,其实市场出现波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在淘汰了落后者后,高盛的业务蒸蒸日上,盈利也屡破纪录。在业务内容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格局的改变带来的好处,又可能长久地有利于高盛等少数胜利者的行业领先地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