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副市长兼任董事长引通钢过渡重组圈定国有钢企

作者:袁晓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19:43:15

摘要:副市长兼任董事长引通钢过渡重组圈定国有钢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袁晓澜 通化报道

   8月5日傍晚,纳凉的人们聚集在通钢著名的明珠广场,小孩们在一起嬉戏,大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花坛边聊天,这和任何一个城市公共休闲场所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在生活恢复平静的同时,一股恐怖的气氛笼罩在通钢厂区。
    陈国君的死或许并不能为通钢事件画上一个句号,近日,通钢员工被附近民警告知,已有建龙人来到通钢活动,员工晚上不要穿工作服在外面活动,以免引起建龙人的报复。平静的背后是否仍然波涛汹涌?目前对通钢更为紧要的是,建龙退出重组后,通钢下一步要如何发展;随着代理董事长巩爱平的到任,通钢何去何从,将会逐渐清晰起来。


省政府亲自委任代董事长
    距离7月24日已经过去十几天了,但建龙退出通钢,仍是件让普通员工兴奋的事情,在通钢所在的通化市二道江区,偶尔还能听到和7月24日建龙退出通钢后一样的庆祝的鞭炮声。通钢与建龙的恩恩怨怨,也成为通钢员工茶余饭后的重点谈资。
    8月6日记者获悉,由于通钢原董事长安凤成与其他3名高管集体辞职,冲突事件发生后,原通化市副市长巩爱平将任代董事长,其在任通化市副市长期间分管工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巩爱平是吉林省政府派到通钢主持工作的,为了照顾广大职工的情绪,目前正在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再正式就职。而之前也被推向风口浪尖的原董事长安凤成目前正在医院休养当中。
    而对于通钢下一步怎么发展,该知情人士称,肯定会更加注重职工的意见,选择与实力强的国有企业合作。由于吃过与民营企业合作的苦头,通钢将不再考虑与民营进行重组。而9月即将出台的《钢铁兼并重组条例》会为异地重组提供政策支持,通钢的合作对象范围也将会扩大。
    《华夏时报》记者从通钢年鉴中拿到的数据显示,通钢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盈利状况一路环比上升,从2001年的8012万元增长至2004年的8.5亿元,涨幅达960.9%之多。而在这个过程中,通钢显然是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由此不难判断,政府在重组之初,为何要把重点扶持的项目交由建龙所持有。
    通钢一离职中层对记者说:“在2005年提出重组的时候,首钢和鞍钢曾有意愿,但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通钢是吉林省最大的钢企,政府不愿税收外流,本地也无更好的选择。而当时建龙已在东北重组了抚顺钢铁、明城钢铁等多家国企,并实现扭亏为盈。”
    政府对于通钢的重视,显然是由来已久。而在建龙重组通钢初始的资产评估过程中,国资委所扮演的角色,也正遭到业内的质疑。


评估背后的两套标准
    据记者了解,当年对两家公司进行评估的,均为建龙集团请来的北京六合正旭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一位参与评估审查的通钢中层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时六合正旭分成两个组,分别在通钢和明城钢铁厂进行评估,由于评估的标准不一样,导致结果偏差很大。”
    8月4日,六合正旭一位工作人员称负责人皆在外出差,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2005年12月30日,新通钢集团宣布成立,注册资本38.81亿元。由吉林省国资委以资产形式入股,金额为18.1亿元,占股46.64%;而建龙集团将出资14.04亿元,占股36.19%;管理层出资1亿元占股2.57%。在股权中没有可以代表全体通钢职工的利益。
    多位通钢中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龙能占股36.19%,与通钢资产被低估,而建龙在吉林省的明城钢铁厂资产被高估有关,可以说建龙在重组中是双重获利。
    一位分管机械设备的离休处长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钢的资产被评估为38亿元很不合理,在2005年通钢至少有100亿资产。2005年通钢拥有5台400立方米高炉,生产设备仅评为900万元太少了。”而另一位刘姓退休中层告诉记者,一台400立方米高炉采购和安装费用至少要1亿元,折旧下来一台就该值7000万元,5台就该有3.5亿元的价值。
    该人士针对评估标准不同还举例称,通钢的高炉大,省原料,效率高,也维护得好,评估的时候折旧系数达到了70%-75%,而明城钢铁是小高炉,费原料,也是将来要淘汰的产品,折旧系数却只有35%。他认为,这两个折旧系数应该倒过来才对。更不合理的是,通钢在建的新项目也未计算在内。目前已建成在使用的两个高炉,一个为800立方米,另一个为2670立方米,价值10亿元以上。据该人士介绍,其只是提供了一个技术上的指导意见,其意见是否能得到采纳,把评估中的问题更正,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了。
    上述已退休中层向记者揭露了其中的奥妙:“这样只算账面值的评估方法,使通钢的资产严重缩水,方便建龙趁机多持股。其实也是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记者咨询北京一家资产评估公司得知,评估结束后会由项目经理或者主管等进行内部的三级复核,最后由国资委审核确认,但吉林国资委对评估的结果却并没有提出异议。
    与此同时,不光是对国有资产评估存在偏差,在注册资本中,据记者调查了解,其中应由管理层出的1亿元,也是来自于通钢的国有资产。长年为普通员工利益呼吁的通钢退休员工吴敬堂指出,这也相当于把国有资产转入个人的口袋了。正是有该项股权激励的存在,平息了高层对建龙重组的怨言。


建龙从通钢带走了什么?
    事实上,在这场国资委主导的“婚姻”中,建龙通过对通钢的控制,逐渐地将通钢的资产转移到建龙在吉林省的精品钢铁基地。
    据上述刘姓退休中层透露,通钢生产的钢坯,不在通钢的轧钢厂轧,却被建龙运到吉林精品钢铁基地,然后进行加工后卖出。但在下账时,却并未把这部分资金返还给通钢,而原材料不足,通钢自己的轧钢厂一个月只能开工半个月。
    此外,建龙还抵押通钢的资产,将资金用于吉林精品钢铁基地。与建龙重组后,通钢的负债节节攀升,从2005年的10亿元,攀升至2007年的186亿元,而通钢的总资金为268亿元。至于之前建龙入股的6亿元现金,至今也没到通钢的账上。
    据吉林精品钢铁基地的一位设备供应商透露,在半年前,该基地因为资金和环保问题被停工,而基地预订的设备已生产好了,但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发货。
    一位员工质疑双方第一次的重组:建龙既没有为通钢带来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带来资金支持,也没有改善员工的福利,让这样的企业来控股通钢,能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呢?
    普通员工对建龙入股的直接感受是收入直线下降。一名辅助工种的员工告诉记者,他的收入在2005年以前能有1000多元,但建龙入主后却降到了600元。
    然而,建龙的退出,除了划走其入股时带来的吉林精品钢铁基地外,还划走了通钢原有的4座矿山,这是新通钢集团最为优良的资源。据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通钢在2005年建龙来重组时净利润为2.6亿元,到2007年曾上涨至12.7亿元,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至建龙宣布退出时,通钢亏损已达10亿元。
    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让人不解的是,7月22日,建龙带着吉林精品钢铁基地和4座矿山作为自己的资产,加上10亿元现金,再次对通钢进行控股。其中的蹊跷有待吉林省国资委解开。
    记者因此要求采访通化钢铁,干群工作处的负责人表示,一切都由吉林省国资委决定。而记者采访吉林省国资委,也遭到拒绝,表示现在是敏感时期,一切以统一公布的信息为准。
    建龙走了,但是留给通钢的,还有一个大的烂摊子需要收拾。一位通钢在职中层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通钢最主要的问题是群龙无首,应该尽快把领导班子建立起来,才能形成团队向国资委递交发展通钢的意见。
    7·24事件给通钢带来的变化已经开始显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