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南皮县力推“康复进家庭”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9 22:00:16

摘要: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有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67.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2%,每年新增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人,康复需求非常巨大。

完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南皮县力推“康复进家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沧州报道

5月16日,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里,一名特教语训老师正在为4岁的乐乐(化名)进行听力康复训练,由于年龄太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哭闹也时有发生,医生几乎是边哄边完成了训练。

“即便哭闹也不能放弃,因为,0岁-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能最大程度地补偿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为其将来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石振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康复约是30分钟一个课时,一个工作人员一天需要训练16个孩子。

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近200万,有46%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67.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2%,每年新增0岁至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人,康复需求非常巨大。

完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多年来,南皮县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03年6月,在中国残联牵头引进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与南皮县社区康复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动工兴建,成立了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并于2005年12月剪彩投入使用,设有小儿脑瘫、偏瘫的OT、PT康复训练等服务项目。

此后,“十二五”期间,南皮县制定了“以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龙头,乡镇借助卫生院成立康复站,农村(社区)以村医作为村级康复指导员建立康复点,形成县乡村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的总体康复工作思路,其中明确表明,要加强康复专业机构的建设发展,带动社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以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广泛参与的康复网络。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康复科、妇幼保健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设施、人员、技术资源作用,形成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辅助器具服务等服务。

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担负了更多的使命,增加了盲人按摩、中医针灸理疗、中医足疗等服务项目,服务范围也逐渐覆盖周边县市,日门诊量50多人,日间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约有40多人。

同时,中心先后承担了“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河北省残疾儿童康复经费训练项目”、“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服务机构项目”和“沧州市千名儿童救助项目”,“十二五”期间共计为260余名脑瘫儿童实施了免费康复救助。2012年,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亲临指导,给予了康复中心高度评价,同时,在中国残联的资助下,康复中心于2013年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康复中心增加了智障儿童康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及残疾人寄宿康复等项目。

“针对儿童患儿的康复训练项目大都是免费的,除此之外,也对成年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针对成年残疾人进行按摩培训,每年大约有三四个培训班,每个班约有20名学员,很多残疾人毕业后都自己开了按摩诊所或者在医院找到了工作。”石振阳表示,这样的康复中心,在沧州还有六七个,但是,依然很难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推进“康复进家庭”项目

5月16日,侯九拨村的一户人家门口,一树粉色的蔷薇傲娇盛开,绿色的枝条爬满院墙,就在这座庭院内,同样住着一个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

由于早产,晴晴(化名)成了一名脑瘫患儿,由于不能正常行走,已经13岁的她,看上去只有不到10岁的样子。最初的几年,晴晴是南皮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常客,但随着两个弟弟的出生,晴晴的妈妈根本抽不出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去做康复训练。

“她虽然脑瘫,但是能够沟通和交流,也上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但是,由于需要陪读,根本抽不出人手来管她,如今,已有两年不去学校了。”晴晴的妈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晴晴更多的时间就是在家陪最小的弟弟玩,实在闷得慌就自己杵着助步器在院子里溜达,同时,会有村医定期上门帮助晴晴进行康复训练。

记者注意到,晴晴家的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屋中间摆放的是晴晴妈妈花了100多块钱买来的助步器,那是唯一一个可以带着晴晴走出这个房间的工具。

根据相关规定,康复中心为0岁-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大量免费康复项目,但是,对像晴晴这样已超出年龄,并且家长无自费能力和时间带孩子继续在机构进行康复的孩子而言,“康复进家庭”则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南皮县在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摸清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康复服务周”活动,即每个月拿出一周的时间组织康复技术人员下乡,深入乡村到残疾人中间指导康复训练。但由于南皮县辖6镇3乡,有312个行政村,技术人员不但疲于奔波,而且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南皮县又提出了“康复进家庭”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简单来说,‘康复进家庭’就是在村里选择一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或者是村医作为村里的康复员,利用县康复中心的‘康复服务周’活动,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康复员康复训练知识,让康复员在平时负责指导村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这一工作模式,可以保证及时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康复服务。”石振阳表示,“康复进家庭”这一模式,使得残疾人就近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康复服务,目前已有980余名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康复训练,仅此一项就为全县残疾人节省费用合计10万余元。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