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资本涌入但盈利模式存争议 共享充电宝是风口还是泡沫?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9 19:11:39

摘要:争议和质疑中,共享充电宝成为继网约车、共享单车后又一个让资本几近疯狂的目标。

资本涌入但盈利模式存争议 共享充电宝是风口还是泡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争议和质疑中,共享充电宝成为继网约车、共享单车后又一个让资本几近疯狂的目标。

自从5月4日,聚美优品CEO陈欧以3亿元投资拿下共享充电宝街电科技60%的股份后;5月8日,Hi电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当日,小电科技宣布也在5月初拿到3.5亿行业内最高融资。不过,值得疑问的是,都是共享类企业,为何共享充电宝在进入公共视野之前却争议重重?

资本密集聚焦

即使外界对共享充电宝争议不断,但资本仍然持续投入。

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共享充电宝在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宣布打造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也从原来的几家,瞬间上升至近20家。

而在进入5月后的一周左右,共享充电宝有再一次证明了其融资能力。

5月4日,聚美优品CEO陈欧以3亿元人民币投资共享充电宝街电科技,占街电60%股份,陈欧出任街电董事长。5月8日,Hi电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同日,小电科技宣布在5月初拿到3.5亿行业内最高融资。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轮的共享充电宝融资过程中,一向热衷于扩张的BAT中的两家也已布局。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而“来电科技”则是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

在共享充电宝多轮资本的围剿之下,目前北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5月17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场时发现,目前北京市场的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已经出现共享充电宝的踪迹,此外,记者还发现在北京的部分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也有充电宝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大致有三类,分别是移动模式下的共享、固定场景下共享和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

具体方法为,移动模式下的共享是消费者可以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其代表是“来电科技”;固定场景下的共享,消费者只能在A使用,且需要支付押金后借出,退还时从押金中扣除使用费用,代表是“街电科技”。而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更像传统的机场充电器,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代表是“小电”。

资本需求下的风口?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如此受到资本青睐,其实是资本需求的新风口,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一种资源的重新调整。”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在资本进入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同时,市场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充满争议。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共享充电宝对于消费者来说并非硬需,只是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所用,在如此多家的激烈竞争之下,如果说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呈稳定发展趋势,目前看来还需要更好的挖掘。

“虽然多家共享充电器企业将广告收益作为未来发展的赢利点,但由于现有的各个品牌的充电器在市场的实用率较低,很难形成规模性,广告收益也存不确定性。”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如果说谁未来还能占有很大市场,那也是经过资本持久战最后的幸存者。

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充电宝不但面临着技术层面的变革风险,而且还是最有可能随时被替代的风险,特别是那些要求消费者提供网线的共享充电宝公司,随时都有被充电端口代替的可能性。

“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出钱给手机充电,现在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出远门的时候,离开电源的时候比较少,并且一般身上都随身带着充电宝,共享充电宝对我来说意义并不大。”有消费者对记者直言。

甚至有消费者向记者调侃说,就拿10000毫安的充电宝来说,有些企业已经将该产品做到99元,且携带方面,如此一来就有很少人愿意去扫码用1块钱1次的充电宝。

“最起码我认为充99次的钱就够买一个新的,再去拿现金给手机充电,除非万不得已,要不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有消费者对记者分析称。

共享充电宝生意到底是资本追逐的风口还是被资本吹大的泡沫?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