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刘海粟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者:舒蠹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16:54:49

摘要:徐悲鸿与刘海粟不得不说的故事


 

文/舒 蠹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的作者荣宏君,是著名学者史树青的学生,他喜欢收藏前人的书札。
    有一次,荣宏君偶然得到了一批周扬的私人信件。周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曾长期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以及党组书记等职务。在荣宏君收藏的这批信件中,其中有两封是艺术大师徐悲鸿写的。徐悲鸿先生在一封信里写道:“前几日,我为抗议刘海粟出任华东美专校长,曾与先生面谈,并致长函备忘。今觉意犹未尽,再述如下:刘海粟充当汉奸,其罪行轻重如何,吾人姑不置论,其丧失民族气节,则是事实……为清除文艺界之恶劣作风,此乃典型事件,我当坚持抗议到底!”
    在另外一封信中,徐悲鸿先生语气则更为坚决:“今日先生谈拟开座谈会,令刘海粟检讨……我以为应叫他坦白下列各点:(1)上海沦陷期间与日本人有哪些勾结?参加过哪些媚敌活动?担任过何种职务?(2)共盗窃过那些(哪些)作品?一一列举出来(3)……”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建国初期(1953年)写这样一些书信究竟意味着什么。徐悲鸿先生对刘海粟先生的揭发和检举,已经足以置人死地。看语气,似乎可以得出以下印象:其一,徐先生证据在握;其二,两位艺术圈的知名人士有不共戴天之仇。前不久,建国初期民主人士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曾经公开了当年文艺界的一些往事,其中,包括文人之间互相告密和陷害的资料。章诒和所谈的这些事情,多发生在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而在此之前,章伯钧和他的朋友们,聂绀弩与他的文友们都还是亲密的伙伴。也就是说,章伯钧和聂绀弩的不幸,多是因为来自于运动后的种种压力。那么,徐悲鸿与刘海粟之间的矛盾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让人生阅历如此丰富的徐悲鸿跑到周扬那里去揭发刘海粟的“劣迹”?
    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荣宏君开始了艰难的求证历程。他发现,徐、刘二人早有心结。1913年,穷困潦倒但是立志从艺的悲鸿先生走进刘海粟创办的图画美术院,期望在此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在美术院的两个月里,徐悲鸿失望地发现,这里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此后,徐悲鸿得到康有为等人的赏识与帮助,并且先后携蒋碧微远走日本,后又经友人帮助得以入法国公费留学……徐悲鸿在刘海粟图画美术院两个月的辛酸经历,后来被刘海粟当做是一种资本利用。刘以及他的学校屡屡声称,徐悲鸿是刘的弟子……这一点,不仅不够地道,而且触犯了徐悲鸿的大忌,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出现了荣宏君手头的那两封信。
    故人已矣。重弹前人的老调,并不足以证明后人的高明与高尚。历史的循环往复,往往表现为具体细节的惊人一致。徐悲鸿和刘海粟之间的交恶,固然是特定历史年代所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的悲剧,却实在不足以证明此类事情就此不会再出现。
    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民国建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抗日战争……都让徐悲鸿和刘海粟那一代人赶上了。他们之间的纠葛,其内在因素固然可以理解为人性使然,其实也应该可以理解为社会扭曲与变形下的个人不幸。如果再联想到章诒和女士前不久所公开的那些资料,我们就不难想象,个人的命运在整个社会的变形与扭曲中是何等的无力和无奈。基于这个原因,还原徐悲鸿先生与刘海粟先生之间的恩怨往事,其实也是在回顾我们国家和民族挣扎与折腾的历史。他们二人之间的往事,应该被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考察,应该被看做是历史的缩影来理解。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