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一带一路专题 学者建言:构建区域内多层次互补金融市场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1 16:22:04

摘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首次主办这一主题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各种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涌动,全球化寻找新走向的背景下,备受各国瞩目。

一带一路专题 学者建言:构建区域内多层次互补金融市场

本报记者商灏 北京报道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首次主办这一主题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各种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涌动,全球化寻找新走向的背景下,备受各国瞩目。中国国内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全面推进的诸多深层课题,众多智库已有大量的分析研判,而关于“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的关系问题,最近也有许多学者提出建言。

中资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已初具规模

外界很关注中国金融界到目前为止参与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相关信息。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透露,截至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8776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加1560亿美元;对外负债9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加208亿美元;共有22家中资银行在6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353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229家。沿“一带一路”布局方面,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也透露,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设立了56家一级分支机构,业务发展顺利,起步也初具规模。而为了服务中资企业的“走出去”,洪崎董事长表示,民生银行将采取“跟随战略”,引入金融科技,构建境内外、本外币一体化运营及客户服务模式——客户走到哪里,民生银行的服务就抵达哪里。洪崎说,民生银行还将“与政府、兄弟银行、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大力拓展业务渠道,持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的国际化金融服务需求。”

潘光伟则表示,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权作用,代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声,维护其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有效控制境外经营风险,避免恶性竞争,推动中国银行业在境外依法、有序、稳健发展;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搭建银行业境外经营的研究与交流平台,加强境外信息共享。潘光伟说,目前中国银行业协会正积极筹建英国代表处,计划通过积极与当地监管机构协调沟通、及时提示风险信息等措施,帮助中资银行在当地实现稳健合规经营。潘光伟还透露,为响应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实施筹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也即将成立。

对于“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关系问题的探讨,近年来颇为活跃,聚集了较多新生代研究力量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表示,在今天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化出现波折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无疑成为新型全球化的有效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真正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从中受益并为全球化赋予新内涵,为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未来。

应多方面创新共享共赢模式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任亮提出,从机制、产业、模式、区域、风险、金融6个方面创新“一带一路”共享共赢模式。

第一,优化合作机制,促进交流发展。任亮认为推进和实现“一带一路”最大的阻碍是意识形态,因此需要从战略层面到共识环节有整体的机制设立:一是开展双边合作,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合作规划;二是深化多边合作,强化上合组织、16+和10+1多边合作机制,带动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要着力打造交易平台,发挥展会、研讨会和国际峰会的合作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贸易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二,推进优势产能输出,加快贸易升级。

第三,大力推广PPP模式,撬动资本杠杆。

第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布局立体框架。“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差异,中国各区域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不同,因此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式经济的水平。”任亮说,具体来看,西北地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东北地区要加强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的推进建设进程。内陆地区要着力打造若干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西南地区要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放,沿海地区要强化上海和广州的枢纽功能,构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第五,重视风险因素,积极拓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合作背景十分复杂,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投资面临许多风险,包括外交风险、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安全风险以及经济结构性风险等等。为了应对上述风险,一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制订适宜的国际化策略,既要强调战略支撑,又要突出效益原则;二是要做好规划布局,采取差异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稳扎稳打开展业务;三是要做好风险防控,加强风险信息的传导和共享,实现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干预。

第六,金融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应实施客户跟随战略,推进国际化发展。对中资银行来说,要加快制订国际业务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布局,利用互联网金融等现代金融技术提供融资服务,大力配合“一带一路”和装备产能“走出去”战略,力争中资企业走到哪里,银行业务就做到哪里。

理性看待合作与融资性质

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的缪林燕提出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4点建议:

第一,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针对性和力度。一是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别领域和项目,在不显著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建议扩大对外提供优惠贷款的规模。同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宽限期或以无息、无偿资金组合等方式提高贷款的优惠度。二是对于一般项目,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差异化手段,结合东道国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发挥各类资金的综合效益,合理设计融资方案。

第二,理性看待“一带一路”的合作与融资性质。她认为,中国提出的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南南合作与互利共赢,但这种支持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必须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超出中国自身的承受能力。缪林燕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风险事实上非常高,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中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吸引力。所以,要理性的看待“一带一路”合作与融资性质,构建包含贷款、基金、保险、债券、股票在内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合作,同时推动当地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第三,发挥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缪林燕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债务率很高,政府大规模举债做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本身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面临的风险比较高,同时存在一些资本不足的问题。所以,单纯的以贷款来支持这些项目,不符合项目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因此他们无法获得贷款的支持。而使用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支持,不仅可以不加重东道国的债务负担,而且可以整合和撬动市场资金,满足项目需求。例如,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后盾设置股权投资基金,设置较长的投资期限和比较低的回报要求,来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行业的投资。

第四,扩大人民币的境外使用。缪林燕提出,在提高人民币境外使用便利性基础上,要着力推动人民币的对外输出,扩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用,增加境外贷款和投资,促进离岸市场发展,增加投资品种,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来源,降低汇兑成本,减少错配风险。

她并认为,中国金融机构自身要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东道国而言,中国金融机构要以融资为抓手,为项目匹配合适的融资方案,还要协助东道国进行规范治理和项目筛选,确保中国能参与的项目与东道国发展布局相协调。针对企业来说,中国金融机构要做的,就是提供融资和融智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融智就是要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智库。当然,金融机构还可以借助自身的项目和客户资源,同行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缪林燕说,中国金融机构之间务必要加强务实、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投资,共享经验,努力形成1+1大于2的效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构建区域内多层次互补金融市场

民生银行研究院董文欣博士对当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1、多边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项资金;2、国内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 3、无论是亚投行、丝路基金、国开行还是进出口银行都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 4、不断扩大了和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范围。目前,中国已与28家央行签订了互换协议,丰富并推广了人民币国际债券,使“一带一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区域金融合作方面,无论是证监会、银监会、双边合作备忘录的签署,还是人民银行参与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抑或中国参与搭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层次区域合作金融平台,“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董文欣说,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现阶段,金融服务“一带一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通常金融合作仅停留在简单的协商对话和政策性协议签署等初级层面,区域金融合作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金融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严重不匹配,现阶段中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旧以传统金融业为主,而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相对欠缺。

第三,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偏低,国际金融竞争力较弱,走出去的步伐相对缓慢。

第四,跨境金融流动目前存在障碍。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安全自由兑换,跨境人民币存量不足,投资回流渠道少,人民币境外使用环境有待改善。

针对当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存在的这些问题,董文欣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金融生态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包括多边金融合作、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生态、金融监管合作等七大方面。

1、加强多边金融合作,由多边金融机制提供相对稳健的长期启动资金,来撬动一般商业机构、民营资本等更加多元化的资本参与其中。

2、完善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性金融机构深耕所在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商业性金融发展提供先期技术支持与引导。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则要协同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庞大,境外服务网络较为完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而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可灵活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为丰富和个性化产品,形成由多边金融机构、政策性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多层次、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3、构建多层次互补性、功能齐备的金融市场,探索建立针对“一带一路”股票、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等多种资金融通形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比如在股权市场方面,可逐步允许国外企业在国内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融资,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板块;而在债券市场方面,在推动利率市场化、完善监管体系前提下,可适当对“一带一路”项目定向融资债券放宽条件;在商品与期货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大宗商品跨境交易平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资源和投资主体参与交易。

4、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运转效率低,金融工具难以有效利用,不利于融资体系建设和发展。而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助金融支付、清算、征信体系和各类金融交易平台,在提高沿线地区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对中国对外投资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作用。

5、增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在逐渐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同时加强国际法律协调合作,进行金融管理,进行双边、多边合作,同时构建“一带一路”金融风险系统,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安全生态来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6、发展开放金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曾通过持续加大对外投资方式,加速了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通过人民币贷款发放,支持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离岸市场发展,积极开展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合作等方式,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和各国人民的接受意愿。

7、打造国内金融的国际化布局,既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可以有效满足差异化金融发展需求。比如天津地区可以发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的特殊优势,而上海可以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枢纽的优势,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可以探索建立面向港澳台和东盟企业的股权交易平台,而作为内陆地区的新疆,可以择机将中哈合作中心建成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

董文欣还提出了基于金融生态体系整体架构建设“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1、加强战略性区域布局,结合“一带一路”重点区域金融发展优势,匹配金融资源,也包括加快构建国际服务网络,择机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设立网点,或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建立海外机构,在经贸合作密切、战略客户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形成较为完善的海外服务网络,成为当地的本土金融机构。

2、优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在产品体系方面,可成立针对“一带一路”产品研发团队,开发相关融资及增值产品,比如建设银行就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项贷款审批通道。在服务模式方面,要从信用中介逐渐向金融中介服务转变,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打造平台型服务能力,实现境内外联动,商行和传统银行服务,银行与非银行联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搭建综合金融服务桥梁。

3、对内做好总体规划,制订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从组织架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细化措施,并成立“一带一路”专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对外合作方面,一是加强获取优质储备项目的合作能力,二是提升境外合作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比如通过组建银团贷款、投贷结合等方式,提高商业银行重大项目的承贷能力。据中国银行业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就有效组织了银团118个,有效筹资达到8896亿元人民币。

4、推动金融创新,首先要加快金融机构机制体制的创新,培养创新文化。二是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结合互联网金融实现属地化发展、便捷支付方式,打造网上丝绸之路。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自2015年以印度为起点,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支付宝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三是要创新金融发展理念,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如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和提供绿色贷款来践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战略,鼓励金融机构使用PPP等创新融资模式,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特色金融建设。

5、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积极运用金融工具,优化资产组合配置实现避险,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厘清海外风险特征,加强金融同业互通,防范国别风险,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海外合规风险。

6、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研究与智库建设,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目前金融机构针对自身“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智库支持与专业研究团队还相对匮乏,金融机构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化、专业化与合作型智库,并完善人才招募、培养与储备机制。

建立标准化自贸区与多边金融合作机制

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托管业务生产中心鲁臻提出的标准化自贸区建设和开放征信机制,都是特别有价值的思路。

在建立“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型金融合作与风险防控机制方面,鲁臻提出: 1、促进区域内国家金融机构的双向进入。这个双向不同于之前的对外开放,而是既强调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同样也鼓励支持他国金融机构走进我国,促进沿线国家互设跨境分支机构,从而拓展跨境结算、货币业务、资产池等业务的提升。

2、通过金融创新方式构建新型多边合作机制。一是业务创新,亚投行就在不断探索从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多种投资工具相结合的融资模式。业务创新方面需要中国金融机构,根据沿线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情况量体裁衣,在差异化产品设置和风控考量上进行不同的考虑;二是机构创新,目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也需要把握这个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特点以及打造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新型金融机构来促进金融区域合作。通过这种金融机构创新打造互联网平台,也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双向进入的机制。三是金融市场创新方面要与金融制度相结合,通过对交易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新常态”下的市场架构。

3、建立标准化自贸区与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建立标准化的自贸区可以提出比较明确统一的规则,促进金融合作市场互相发展,并且降低贸易之间的交易成本,提升不同层次的产业贸易,实现互联互通。

4、构建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时,要建立跨境征信合作机制。通过各国征信管理部门和评级机构交流合作,在如何保护征信主体信息、共享方式以及共享范围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从而求同存异,减少差异,形成一个广泛的跨境征信合作机制。

对于国际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鲁臻提出两条对策:

1、推动多边国际投资条约的制订。金融合作是中国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必不可少的是提供相关法律保障和支持,建立多边国际投资条约制订,最大限度的保证沿线国家投资利益,有效的保护人们投资服务及各国金融业大幅跨出国门。

2、完善金融风险调控机制。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比如亚投行、丝路基金;建立金融稳定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考虑通过共同成立金融稳定基金,使参与国家得到短期资金维护金融稳定,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强化相互间的金融监管合作,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建立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金融风险预警体制,对跨国金融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综合管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