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并购撑起八成土储 阳光城距离融创有多远

作者:王海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05 22:52:14

摘要:5月4日,阳光城(000671 SZ)以17.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广州名为广信江湾新城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从1987年开始陆续开发的项目,几经转手,至今仍然没有开发完。烂尾20年的楼盘,未来能否在阳光城手中获得重生,引起业界关注。

并购撑起八成土储  阳光城距离融创有多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5月4日,阳光城(000671 SZ)以17.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广州名为广信江湾新城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从1987年开始陆续开发的项目,几经转手,至今仍然没有开发完。烂尾20年的楼盘,未来能否在阳光城手中获得重生,引起业界关注。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并购成为阳光城获得土地储备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手土地市场拍卖和二手市场并购,阳光城在2016年共新增近千万平米的土地储备,而其中超八成土地储备是通过并购获得。记者了解到,现在阳光城的土储面积超过2285万平方米,较2015年同比增长75%。

就走并购拿地的路线,阳光城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土地市场成交价格依旧易涨难跌。“热点城市土地成交在集中区域竞争激烈,土地市场分化也在加剧,拿地难度在加大。”阳光城方面表示。

收购烂尾20年项目

5月3日晚间,阳光城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利碧辉泽房地产或指定的其他全资子公司拟以17.9亿元收购中保国际、泽亮物业、汇来投资等持有的广信江湾新城100%股权,此外,标的公司将在交易完成后继续偿还其自身债务。

“公司有意向收购江湾新城100%股权,并且已经在去年12月支付了2.5亿元定金,作为该笔交易的履约保证。”阳光城公告披露,汇来投资转让了江湾新城18%的股权,至阳光城指定的子公司利碧辉泽房地产名下。

从广信江湾新城项目近一年期营收流水来看,该公司营业收入9667万元,净利润3059万元。

然而翻一下大账本,广信江湾新城的财务状况,却令人捏了一把汗。

据阳光城披露信息显示,至今年2月底,广信江湾城资产总额约5.96亿元,然而其负债总额则高达14.39亿元。至今年2月底,该项目的净资产为-8.43亿元。

“从地理位置看,广信江湾城项目并不差。然而因经营不善,该项目却屡屡受挫。”广州一位业界人士认为。

阳光城拟收购的这一楼盘,曾历经多手辗转,是一个烂尾近20年的“马拉松式”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有媒体报道,广州江湾新城原由中国南海石油服务公司投资,1987年4月广东信托投资公司以约1亿元的价格,受让南油公司名下包括江湾新城在内的工程。然而广东国投因经营问题于1999年进行破产清算,江湾新城75%权益和债权在2002年被拍卖。此后广东国投退出,项目先后引入包括汇来投资、浩基发展、东茂投资、中保国际等股东,逐渐形成当前股东格局。

对于接手在广州烂尾近20年项目,阳光城董事会却认为,江湾新城项目处于广州市珠江河畔越秀区核心腹地,其地理位置优良,估值合理。

并购意在增加土储

在土地价格不断走高的当下,很多公司都将获取土地的目光放到了并购市场。虽然广信江湾城的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却较少有人愿意碰触或接手这一项目。

就此有广州地产人士指出,这与当地房价及地价涨幅较缓有关。

“今年广州地价涨得比较快,但此前广州房价、地价都相对比较平缓。虽然地块位置不错,但项目辗转多年经过多轮更替,收购这一项目需要投不少精力和心思去理清关系。当地房企到一手市场拿地的成本,并不会比收购高多少。接触该项目的当地企业,对于收购项目未必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也没有成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广州地价出现上扬迹象,这些位置不错但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理清关系的项目,又在市场变得吃香起来。

“公司将通过灵活利用并购等手段获取新的项目资源,有利于提高公司未来房地产项目的盈利能力,增加项目储备资源。”阳光城方面表示。

对于业界来说,融创被认为是通过并购获得房地产项目最知名的房企,然而阳光城在房地产并购的手笔其实更加令人吃惊。

据悉,去年阳光城通过收购共获得了13个项目、55宗地块。并购的地域从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到珠三角的广州以及长沙、西安等城市,通过并购新增的土储面积高达835.90 万平方米。然而其并购的价款为124.96亿元。

对于公司走并购的路线获取新项目,阳光城一位高管此前曾透露,与一手市场拿地并行,并购将是阳光城未来增加土储的重要途径。

“并购要有判断力。我们也组建了并购团队,负责尽职调查,判断项目前景,理清项目法律关系、历史过往等琐碎但很重要的事项。随着接触交易数量的增加,预计未来可以接手更多的项目。"上述阳光城一位高管说。

责任编辑:金晓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