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国产大飞机首飞 航空制造业走强信号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05 21:36:45

摘要:2017年5月5日14时,中国首款自行研制的单通道干线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第一次离开地面,开始了为期一个半小时的首次飞行。

国产大飞机首飞 航空制造业走强信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上海报道

2017年5月5日14时,中国首款自行研制的单通道干线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第一次离开地面,开始了为期一个半小时的首次飞行。

这也成为中国再一次试图冲击航空制造业强国地位的一个标志性时刻。一年半以前,当这架注册号为B-001A的飞机在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位于浦东祝桥制造基地的厂房中首次露面时,同样引发举国欢腾,但彼时对于何时首飞以及市场前景仍未知。

而当这架白身绿尾的飞机循着国外“前辈”的航迹启动、加速、离地而起的时刻,似乎更有理由相信,中国航空制造业距离第一集团已经实实在在进了一步。

C919新阶段

13点49分,C919在牵引车的牵引下开始向跑道预定起飞点滑行。首飞总指挥于13点50分宣布首飞仪式正式开始。

按照既定的流程,首飞评审组宣读首飞放飞评审意见,随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华东管理局局长蒋怀宇向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颁发了特许飞行证。在首飞总指挥签署了首飞放飞批准书之后,在首飞副总指挥吴跃报告首飞准备情况之后,总指挥下达了准许首飞指令。

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首次测试飞行,C919首架原型机于15时15分左右开始下降,约在15点19分降落于浦东机场第四跑道。

首飞总指挥宣布,C919的101架机首飞历时79分钟,最大飞行速度315公里每小时,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首飞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记者在首飞现场看到的情况显示,这架首飞的C919起飞后并未像通常民航客机飞行中那样收回起落架,按照中国商飞技术团队的说法,首飞更突出的是仪式感,让大家知道飞机能安全起降,整个过程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像首飞这样短时间的飞行流程,起落架不收没问题。而且,不收起落架还能防止出现收了放不下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测试起落架放下构型时的飞行性能。

承担此次试飞工作的机组是中国商飞自行组建的专业试飞员队伍,其中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以及观察员钱进均毕业于美国国家试飞员学校,总飞行时间均在万小时以上。而两位试飞工程师马菲和张大伟均毕业于南非试飞员学院,具有固定翼试飞工程师资质,并在中国首架自主研制的支线喷气客机ARJ21的研发过程中参与了包括自然结冰以及高原试飞等诸多重点的测试项目。

中国商飞方面介绍说,通常担任首飞的飞行员都必须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试飞员,试飞员完全不应受外力的推动而勉强去执行首飞。

从ARJ21更多依赖外部资源进行试飞工作,到如今已经开始培养起较为成熟且可以完成首飞的试飞队伍,也体现出中国商飞开始逐渐成熟,逐步开始向全球顶级航空制造商看齐。

新机首飞对于一个新型号的飞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既是由设想变图纸、图纸变实物、实物能飞行等一系列工作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新型号由静止到运动的转折点和新型号诞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中国商飞技术人员介绍,新机首飞同时也是新机型的首次试飞,试飞员将首次评述飞机的操稳特性、起飞着陆性能、动力装置和驾驶设备等工作情况。

第二架拟下半年首飞

首飞成功也标志着这款历时9年研发的单通道干线机型开始从研发制造阶段正式进入到飞行测试以及适航取证直至最终交付的阶段。

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于2010年受理了C919型号合格证申请,全面开展适航审查工作。2016年,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受理了C919型号合格证申请。

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

美国《航空周刊》亚太区负责人白广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完成首飞之后,C919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完成,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满足欧美的适航认证,这也是飞机能够销售到西方国家并运行的关键。

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专家咨询组成员、ARJ21-700飞机原总设计师吴兴世就表示在试飞之前,要完成研制试飞,然后提交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机构进行试飞,中间还有其他适航验证和审定,最终取得型号合格证,拿到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在吴兴世看来,中国商飞也要提前做好批量生产的准备,同时做好客户服务的各种准备工作。目前先进的民用飞机在一年以前,会把所有为客户准备的工作做好。同时还需要通过高效安全的飞行记录来进入市场,以后在客户服务中实现发展,这条路还很长很艰巨。

按照中国商飞公布的计划,C919项目将全面进入研发试飞和验证试飞阶段。C919研制批将共有6架试验机投入试飞,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 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同时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投入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试验工作。第二架试飞飞机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完成首次飞行。

伴随着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运营、C919大型客机首飞试飞和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立项研制,我国民用飞机正在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快速推进。通过C919和ARJ21新支线客机研制,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

责任编辑:于玉金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