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混改前中国联通大动作 拿出680亿砸向终端

作者:黄兴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28 19:29:56

摘要:4月27日,2017年中国联通信息终端春季交易会暨众筹5.0开幕,在这场行业内知名的终端交易会上,中国联通宣布在今年将向终端投入680亿元。

混改前中国联通大动作  拿出680亿砸向终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当混改方案尚处于消息满天飞的状况下,中国联通向终端挥出一记重拳。

4月27日,2017年中国联通信息终端春季交易会暨众筹5.0开幕,在这场行业内知名的终端交易会上,中国联通宣布在今年将向终端投入680亿元。除此之外,为了支持全网通手机发展,中国联通还宣布联合产业链共同建立全网通三大联盟。运营商4G之争战况日益激烈,中国联通的这一大手笔会如何搅动行业春水?

680亿投入终端

运营商4G竞争中,中国联通今年的策略似乎正向终端侧重。

在4月27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联通信息终端春季交易会暨众筹5.0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联通将投入680亿元用于终端布局,其中,300亿元用于众筹5.0,包括终端酬金和渠道补贴等。

什么是终端众筹模式?据介绍,这是由中国联通在2015年首先发起的面向全产业链的交易模式。据悉,在众筹1.0时代,仅有11个品牌、20余款产品参与,经过两年发展后,众筹5.0时代已经有100个品牌、1500家合作伙伴参加,已成为中国联通与通信产业链各方合作伙伴交流共享的年度盛会。

在中国联通市场部总经理温宁瑞看来,终端众筹是中国联通聚焦战略在终端操盘方面最有效的实践。他指出,2015年以来,中国联通众筹活动聚焦的智能终端累计销售规模突破1亿部,推动了整体4G市场的发展。

据联通给出的数据,众筹已过去4个阶段,1.0时期总众筹400万部,直到4.0时期,成交量已达到5100余万部,而此次5.0的目标则是交易量突破6000万部。

在业内看来,投入巨量资金,是联通重启终端补贴路线的一大信号。而联通这一举动与运营商渠道在手机渠道中地位攀升不无关系。

此前三大运营商降低终端补贴后,互联网渠道应声而起。但随着线下渠道重新焕发生机,运营商渠道的作用也开始日渐凸显。在运营商世界网日前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手机市场分析及全网通生态链报告》中显示,2016年虽然公开渠道仍是手机厂商主要的销售渠道,但运营商渠道仍不可或缺,占据第二大销售渠道。

以华为、金立为例,在2016年智能手机销售渠道中,这两大品牌的手机销量有一半来源于运营商渠道,酷派和中兴对运营商渠道依赖更大。业内分析认为,伴随着2017年运营商在终端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运营商渠道将重新成为手机厂商的重要销售渠道。

全网通目标占比超80%

当前手机市场上,全网通已经成为主流产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3月出货的4G手机中,全网通手机占比达80.8%。

所以,在本次中国联通终端众筹5.0大会上,全网通手机成为主角。在中国联通众筹5.0设定的6000万部交易量目标中,全网通拟定的占比要超过80%。

在3G时代,运营商发展自己的定制机,锁定用户使用自己的网络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但定制机为运营商建立起巨大竞争壁垒的同时,却使得手机厂商耗费更多资源,每推出一款新型号的手机,都需要推出三个不同的版本,同时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不方便。所以,在近年来,中国联通联手中国电信大力推广六模全网通手机。

早在2015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联合发布了《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在今年3月31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又宣布双方将在终端标准协同、终端产品上市、全渠道合作推广、产业共识宣传等方面推广六模全网通终端。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联通重磅推出“全网通三大联盟”,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同打造包括“营业厅供应商联盟、平台联盟和集采联盟”的渠道终端联盟。通过联盟联动、积少成多、服务统筹等合作模式的变革,提升对渠道的终端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全网通三大联盟”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联通和终端产业链合作新模式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网通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但目前在市场上仍存在运营商为自己网络定制的手机,被业内称为是阉割机。对此现象,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吉平表示,阉割机使用户被无情地剥夺了使用优质4G网络的权利,对厂商、渠道、用户可谓是“三伤”。

“对厂商而言,潜在用户减少了40%、营销成本增加20%、损失了品牌价值和口碑。对渠道来说,损害了渠道形象、电商平台好评率减少、佣金和话费分成变少。特别是对用户伤害最大,被‘伪全网通’误导,无法享受全球最快的FDD网络,而且全网通DOU比阉割版的手机少230%。”薛吉平指出。

责任编辑:于玉金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