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宁夏银监局:扶贫金融风险可控 不良率0.25%

作者:冯樱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28 11:15:53

摘要:4月27日,在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上,宁夏银监局副局长薛晓雷透露,截至3月末,宁夏银行业发放扶贫贷款余额740.23亿,同比增长28.23%,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全区贫困户户均贷款4万元以上,同比增长25%。

宁夏银监局:扶贫金融风险可控 不良率0.25%

本报见习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宁夏地处西北,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省区,有9个国定贫困县(区),800个贫困村、5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6%,宁夏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比较深,致贫的因素比较多。

4月27日,在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上,宁夏银监局副局长薛晓雷透露,截至3月末,宁夏银行业发放扶贫贷款余额740.23亿,同比增长28.23%,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全区贫困户户均贷款4万元以上,同比增长25%。

薛晓雷介绍,近几年宁夏银监局制订了“1432”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取得一定成效。“1”即紧扣一个奋斗目标,即自治区政府党委提出的“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的奋斗目标;“4”即坚持四条扶贫路径,主要是东西协作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开展扶贫工作;“3”是突出三大工程的抓手,主要做好分片包干、村村通工程和驻村帮扶;“2”是两项保障机制,主要是动态监测机制、风险防控机制。

由于客户群体相对弱势,扶贫贷款呈现还款来源不稳定、担保条件比较弱等特点,这些都使扶贫本身具有一定的高风险。薛晓雷表示,宁夏银监局采取多项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是引导完善扶贫贷款内部流程,强化全周期的管理。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跟全面深入评估扶贫贷款的项目风险,准确评定贫困户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

同时引导银行深入推进扶贫贷款的授信评级,培育信用环境。比如金融扶贫的盐池模式,以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抓手,联合乡政府和村两委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评出A、B、C三个档。根据农户借款使用的实际,逐渐地提高信用等级,在农户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同时还开展信用工程的建设,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的诚信宣传,优化贫困地区的信用环境。

此外,引导各银行业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脱贫攻坚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缓释风险机制,合理运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补贴、贴息、担保和补偿功能,扩展了抵质押物的范围,完善银行风险缓释措施。

比如永宁联社与县扶贫办签订《“金融扶贫闽宁资金”项目合作协议》,以“闽宁协作结余资金” 3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按照1︰5向闽宁镇6个村级互助社社员、信用重建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帮助失信农户重建信用,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因给他人作担保造成自身不良记录,不能在农信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难题,强化了农户的信用意识。

引导银行信贷资金与产业项目相结合,也是防范信用风险重要措施。贷款资金有明确的贷款用途,投入到收益稳定的项目中,既避免了挪用贷款资金的风险,又帮助贫困户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初步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解决贫困”。

薛晓雷表示,目前来看宁夏扶贫贷款的不良贷款金额和不良率不太高。截至3月末,宁夏扶贫不良贷款1.84亿元,不良率0.25%,低于宁夏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不良贷款2100万,不良率0.43%,低于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