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作者:钮文新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7-03-10 09:27:24

摘要: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关键是金融与实业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机制——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形成“双轨制”格局,导致货币套利、监管套利、制度套利的资金规模爆炸式增长,导致支撑实体经济的资本“质次价高”。

钮文新:请问郭主席,为什么全社会“弃实投虚”?

1、中国经济“脱实向虚”是表象,根源在金融“脱实向虚”,这个被我们长期批评的问题,此次“两会”过程中似乎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先生在“部长通道”上面对中外记者承认:我国的银行业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脱实向虚”的问题,服务实体经济不利的问题等。而从他表现出的态度看,第一认为“脱实向虚”是发展的必然,第二认为问题可以解决。

2、说实话,我担心解决不了。因为,金融“脱实向虚”的确是“发展的必然”。是什么“发展的必然”?在我看,是向华尔街学习金融改革的必然。所以,中国金融“脱实向虚”带有十分强烈的机制性特征,如果不承认、不顾及这个根本问题,那“脱实向虚”之症不仅没治,而且会按下葫芦起了瓢,越演越烈。这就像一个生病,如果我们没有发现或不承认病人胃疼是气滞寒瘀所致,而只是给点止痛药物,那只能是掩盖病症,反而会使病症越治越重。

3、所以,央行也好,银监会也罢,必须看清、认准病症的根源,如果还是坚持“金融资本主义”的一套改革方案,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将无药可救。

4、凭什么得出这样的判断?金融“脱实向虚”的逻辑机理在于“金融结构扭曲”,它是“金融资本主义”一套理论认知下,任由“货币市场套利投机”无度发育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不能从这个根本上解决问题,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就无解。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关键是金融与实业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机制——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形成“双轨制”格局,导致货币套利、监管套利、制度套利的资金规模爆炸式增长,导致支撑实体经济的资本“质次价高”;融资难、融资贵推高实体经济财务成本,压缩其利润,逼迫实业资本流向货币套利,实业资本期限更短、价格更高,利润更少……

5、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两会”期间发言指出四组数据,证明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被空心化、被边缘化有多严重。其中第一组数据就是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少了。他说,我们资金池里的总量并不少,M2总量155万亿,增长11.3%,但是资金过多地流向了股市、债市、房市、期货市场,炒作获取高利。还有大量资金通过理财等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是在金融系统内循环,或者是在体外循环。最新的数据,去年银行新增贷款12.65万亿,房地产贷款占44.8%,将近一半。全部贷款余额106.6万亿,房地产占了25.03%。“工业占了多少?我找遍了数据,找不到。我到几个省调研,他们跟我反映大约 17%-18%,超不过20%,最少的省份只有13%。”

6、我不同意企业资金进入股市的说法,因为风险太大了。但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越是期限短、收益高的产品,越受实业家青睐。为什么?这不是企业家不务正业,而是他们看到通过金融投资赚钱太容易,干实业的风险大、收益过低、太辛苦。我们说,个别问题一定是个别人的错误,但如果全社会普遍如此,那一定是机制错了。所以,请不要怪罪企业家,作为政府应当更多地从机制、环境方面检讨问题,深究是什么样的利益机制导致实业家和社会资本“弃实投虚”。

7、所以,对郭树清主席和周小川行长以及所有政府金融主管的人和机构而言,治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关键不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这样的“止痛药”,而是要千方百计去除金融“脱实向虚”的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实体经济为本相适应的金融环境。我们拭目以待。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钮文新
钮文新

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198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至200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编导,2001年担任《财经》金融首席编辑;主要代表作《股票市场的前世今生》;财经大V频道创始成员。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