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保险产品涨价声起 代理人月薪10万+真相

作者:蓝水湄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3-04 01:01:30

摘要:忙碌的保险代理人10万+年薪身后,为何会有如此大规模产品下架?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是否在借机炒作?新一轮保险产品是否全面涨价?保险市场是否真如他们所言迎来了20年以来最大变革?

保险产品涨价声起 代理人月薪10万+真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水湄 广州报道

影响寿险产品定价的三大关键性因素之一预定死亡率因为第三套生命表今年正式启用而在市场上引发持续发酵反应,《华夏时报》记者统计,51家保险公司225款产品即将停售,抢购末班车产品、部分保险产品涨价的传言让保险代理人忙不过来了,受业绩量整体大幅度飙升影响,有相当保险代理人的月薪达到10万+。

忙碌的保险代理人10万+年薪身后,为何会有如此大规模产品下架?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是否在借机炒作?新一轮保险产品是否全面涨价?保险市场是否真如他们所言迎来了20年以来最大变革?

代理人特别忙碌

这是阿美(化名)卖保险6年来第一次拿到月薪10万+,她忍不住有小小的激动,自然要在铁杆闺蜜群里招摇一下。销售主管身份的阿美是平安保险的代理人,最近真是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早上6点起床送完孩子上学后就开始在给客户们办理各种手续的路上了,“有时候晚上回到家都12点了”,按照阿美的说法,进入平安6年的她做得也只算马马虎虎,手下有十几名代理人,开始几年一直很难,有一些月份为了完成考核不得不自掏腰包买产品。但从去年开始生意突然好起来,基本每个月都能拿几万元,但能拿到10万+的月薪,她称自己简直“有点没出息的不敢相信”,平时公司的保险代理人群虽然经常有人为给大家打鸡血秀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月薪,但阿美知道全公司100多万代理人也就那么凤毛麟角的几个,有一些还要回馈给客户。

阿美称这次主要是时机好,保险公司很多产品要下架和升级换代,这一次下架产品之多前所未有,“很多人看到我发在朋友圈的东西都主动问我,是不是产品要涨价了”,很多高现金价值的产品引起抢购,“主要是钱也没什么好的地方投,很多有钱的朋友找我买了很多”。

刚进入新华人寿的小超(化名)也特别兴奋,她称“代理人都忙不过来,这事曾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1999年,一次在2004年,那两次我都没赶上,这回好歹我赶上了。”

记者回溯小超提及的两次历史,1999年时,年利率高达10%的高息揽储时代结束,保险公司们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高利率保单产品纷纷下架,一度引发嗅觉敏锐者抢购。2004年,第二套生命表启用及以投连险及万能险为代表的高费率产品调整费率,引发保险产品升级换代。

这一次则除了第三套生命表启用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监管部门对于万能险等中短期人身产品的整顿和规范。

保险代理人们吆喝售卖的大多数是现金价值较高的万能型及分红型产品,很多人担心涨价而在停售前抢购,缴费金额高和抢购心理使得保险代理人月收入水涨船高。

涨价真伪

事实上,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引发这次保险业界宣称的“整个保险业,所有保险公司,健康险、意外险、养老险、教育险、年金险,理财险都会按照保监会76号文件要求迎来重大变革,这是2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变革”,除了第三套生命表启用,更多的因素是保监会对于市场人身险中短期产品的规范和整顿,回归保险姓“保”的保障功能。

“生命表”是建立对相当数量的人口从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部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用于描述样本人口群体死亡规律的概率分布。第三套生命表与第二套生命表相比,被保险人群的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提高2.8岁和3.7岁。而寿险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和生存率是保险公司产品精算设计、评估风险、决定寿险保费的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寿险产品定价遵循三元素定价法,即预定利率、预定费率和预定死亡率三个参数。保险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其中预定死亡率对大部分产品影响不大,目前保险产品定价由于各家保险公司战略和定位不同,不同产品之间也差异较大,因此,第三套生命表对各家寿险公司影响也不相同。“对不同类型产品,利率是最大影响,其次才是死亡率。对不同费率的产品影响也不同,比如长期的产品和中短存续期产品影响不同,不同的时间点影响也不同。”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在新生命表启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回答。

相对而言,可能以人身保障功能较多的养老类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而此番引发保险公司产品如此大规模下架和升级换代的,主要是监管部门自去年以来持续发布多个保监22号文、76号文、113号文、199号文等多个文件,规范和加强对中短期存续期人寿保险产品的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险姓“保”本质,历史性的转折点已经出现,随着2017年首月保险新鲜出炉,万能险等激进型中短期人身险产品同比下降53.81%。此外,契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和高现价的返还型产品也大规模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此番保险产品大规模退出及升级换代会不会引发新产品涨价,应该辩证来看,那些以人身健康保障为主的养老险、重疾险可能会价格有所上升,返还型高现价产品将大部分转化为消费性产品,保险公司一些赔本赚吆喝的产品不再销售。一方面,随着风险因素增加、保险公司成本增加成为引发产品价格上涨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随着险资投资渠道放宽,中国保险业加速追赶国际化步伐,保险产品投资收益提升,为国人长期诟病的内地保费贵过香港保费等现象也将得到改善,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强了,才有保费下降的实力。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