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点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开门红火 “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

作者:华夏视点综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16 18:29:12

摘要:在黑龙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陆昊谈到推动农业发展时发言:面向市场,拓展农民增收路径,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把“卖得好”摆到突出位置,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既通过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又通过强化营销使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多收入。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开门红火 “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

华夏视点综合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黑龙江一直在寻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陆昊省长提出了“对传统优势要再认识,对新的优势要再挖掘”。在黑龙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陆昊谈到推动农业发展时发言:面向市场,拓展农民增收路径,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把“卖得好”摆到突出位置,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既通过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又通过强化营销使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多收入。

活动展览红红火火

2017新年刚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就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农展馆主办了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2017年货大集)。本届年货大集以“绿色黑龙江、中国大粮仓”为主题,通过搭建绿色食品贸易和交流合作平台,把黑龙江绿色食品安全、优质以及丰富的优势和北京市场需求巨大、认知度高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活动加大了对跨国公司、采购商、境内大企业、金融机构、知名工商企业高层的邀请力度,期间签约经贸合作项目可达30个以上,项目总金额将超过20亿元。

据了解,黑龙江去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17场,签订合同和意向协议310多亿元;农村电商主体达2.7万家,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产业链延伸 营销模式创新

黑龙江提出,要告别粗放型的“原字号”产业,要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深度开发推动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发展,探路我国农业现代化。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在陆昊省长一直强调的营销短板上,黑龙江近期做了扎实的内功,以“互联网+农业”高标准营销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众筹”“点对点订制”等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有260个企业、合作社销售额达30亿元。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龙江绿”更加贴近目标人群、和市场无缝对接,黑龙江瞄准了互联网众筹等新型营销模式。

政府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自建网上营销店铺和微商平台,拓展农产品自销渠道、免费为电商提供办公场所、电脑、库房等工作条件。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村电商主体2.7万个;省级农业电商平台生态龙江网入驻合作社和企业达到1785家;去年7月上线的黑龙江大米网已有近百家企业、农民合作社入驻。同时,各级政府鼓励农产品企业与淘宝网、京东网、1号店等大型电商网站合作,建立网上店铺。肇源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聚土地”项目,鲶鱼沟碱地香米成为聚划算首页推荐产品,3天时间实现2亿曝光,20万次点击,预售土地436亩,销售额达到260万元。

从在田间地头翘首盼着国家来收粮,到主动带着优质农产品组团“包机”远赴省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再到积极探索互联网众筹等新型营销模式,黑龙江在农产品销售方式上迈出的几大步,改变的是长期以来农民把国家当做唯一客户的依赖心态,释放的是黑龙江积累多年的绿色生态农业优势。

水稻、玉米、大豆,种植及销售政策均迎利好

黑龙江省对主要粮食作物,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产销政策扶植。保护天然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品种,继续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开发全产业链农业产业的步子,正在踏踏实实地迈进。

稻米

实现水稻增值收益要突出价值链,通过质量提升、品牌营销获得更多增值收入;水稻供给侧改革更着重价值链提升。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金会列举了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一批龙江知名大米品牌。五常大米口感好,但如何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一度让不少消费者犯愁。为此,黑龙江省进行了一系列净化市场环境行动,五常市还在网上开设“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并逐步将全市200余万亩水稻全部纳入溯源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本正源清”和“总量控制”。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是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大力发展“鸭稻”“蟹稻”等绿色农牧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由“产加销”向“销加产”转变,在“种得好”基础上实现“卖得好”。水稻加工产业链虽不算长,但稻壳发电、米糠油等下游产品附加值也不断增加,通过扩能改造及产权整合,黑龙江省30万吨以上水稻加工企业已达51户。

玉米

实现玉米增值收益要突出产业链,特别要把握玉米价格改变与国际市场倒挂的有利时机,狠抓玉米深加工和畜牧业发展,同时通过扩大鲜食品种市场覆盖提升价值链;在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行业协会秘书长牟永森介绍,“玉米市场化改革后原料价格大幅下降,企业有了利润空间;黑龙江省支持玉米加工企业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补300元。”在利好政策和市场支撑作用带动下,去年全省新上了一批玉米淀粉、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等深加工项目,提升粮食就地转化能力和加工增值效益。

来自黑龙江省粮食局的统计显示,去年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能力由180亿斤增加到220亿斤。玉米加工链条的延伸,一方面在于深加工,一方面在于“过腹增值”。2016年,正大、温氏、伊利等国内大型畜产品企业纷纷在黑龙江省投资布局。全省新建设300头上以规模的奶牛场146个,建设30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场197个。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高品质生鲜乳234.5万吨,新增出栏生猪283.8万头。

大豆

实现大豆增值收益要产业链、价值链并重,通过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型大豆营销与精加工结合获得更多增值收入。大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也在加快融合。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是全国大豆的供应基地。针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高蛋白食品需求增加的机遇,黑龙江省全力推进大豆精深加工、多层次利用增值,从粗加工、初加工转向精加工、深加工。目前全省已培育出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大荒绿色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大豆加工企业。市场对非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认可正在大幅提升。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多次召开研讨会,探讨保护寒地黑土和保护非转基因大豆基地的有关措施,打特色牌正在成为有识之士找到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靳广瑞 主编:蒋宏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