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中国会发生“滞胀”吗?

作者:钮文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14 18:06:37

摘要: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只能“扛”,不能“抗”。“扛”就是“容忍物价上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弱势群体保护的政策,把高物价过程“扛过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经济的活跃,保护内需,从而保护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于因此受到影响,并从根本上保护人民币币值稳定。

钮文新:中国会发生“滞胀”吗?

1.1月份的CPI达到2.5%当然有春节因素的作用,但是,除去食品价格、服务价格、交通价格——这些最受节日因素影响的价格之外,CPI的涨幅还是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PPI涨幅达到6.9%,这不能不令人心存忧虑。我认为,中国物价走势已经出现了问题,但不是货币问题,而是成本问题。

2.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三个重要的事实:第一,中国确实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但超发的货币大都在金融系统里空转,并未流向企业,也未实物商品市场;第二,我们并未看到中国经济过热,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内需旺盛,反而看到的是中国内需十分疲弱;第三,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服务价格不断上涨,贷款价格不断上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3.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服务价格再度上涨3.2%,而过去数年间,这个价格一直在不断攀升。服务价格不只是居民个人购买服务的价格,同时包括了企业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价格,这是整个社会。所以,服务价格的不断上涨,一定会体现在企业的成本端。另外,去年1月末、2月初,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回弹,尽管已有数月时间停止上涨,但一年间的总体涨幅也达到了20%以上,比如CRB商品指数,去年1月20日见底从154点开始反弹,而当下在192点,总体涨幅为24%。同样是去年1月20日,CCI商品指数见底351点之后反弹,现在指数为429点,总体涨幅为22%。

4.这样的企业前端成本上涨必定要向后端不断传导,而中国的PPI也恰恰是从2016年年初开始加速上涨,经过6到12个月的传导,一定体现在CPI一端。我们说,物价上涨从成本端推动特别讨厌。因为,成本上涨意味着企业生产同样多的商品需要更多的货币,这必然倒逼央行发行货币以满足生产需求,否则生产停滞、萎缩,企业因达不到生产规模而亏损。同时,政府还必须容忍企业成本向后端消费品传导,否则企业同样活不下去。

5.所以我们一直主张,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只能“扛”,不能“抗”。“扛”就是“容忍物价上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弱势群体保护的政策,把高物价过程“扛过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经济的活跃,保护内需,从而保护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于因此受到影响,并从根本上保护人民币币值稳定。“抗”就不一样了,它是说以紧缩货币的手段去“对抗”物价上涨。这样的方法势必强力压制中国经济内需,势必是企业承付更高的财务成本,势必使老百姓受到失业的威胁,到头来,不仅没有压住物价,反而因财务成本进一步推高物价,同时经济萧条。

6.注意,如果发生物价在成本推动下不断上涨,而经济在紧缩货币条件下不断萧条,这就是典型的“滞胀”。这无异于一场重大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为什么?第一,在滞胀条件下,企业产出商品价格高、需求小,企业亏损严重,贷款变成坏账的风险巨大;第二,老百姓因受到失业威胁而缩减开支,势必导致经济、金融恶性循环——百姓开支越小,经济下行压力越大,金融坏账越多;金融坏账越多,企业融资成本越高,物价越涨,老百姓开支越少。如此经济状况,人民币短期会因高利率升值,但长期必然形成趋势性贬值趋势。

7.所以我们必须提醒中国中央银行,在CPI数据面前没有简单的评判,而必须搞清楚“通胀属性”,中国经济再也经不起货币政策的“折腾”了。我认为,如果中国发生“滞胀”那必须追究责任,必须急速扭转,而不是“再去寻找宿命论的理由”。现在的经济学人十分可怕,经常以“宿命论”的观点掩饰政策错误的后果,让领导看不到政策错误,以致错误政策继续。

(主编 钮文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钮文新
钮文新

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198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至200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编导,2001年担任《财经》金融首席编辑;主要代表作《股票市场的前世今生》;财经大V频道创始成员。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