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二季报全线告捷上半年基金狂赚6422亿

作者:丁学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24 13:50:13

摘要:二季报全线告捷上半年基金狂赚6422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学梅 北京报道

   比牛市还牛,基金二季报的光彩夺目再一次受到市场关注。许多人感慨:基金又赚疯了。
    7月21日,基金二季报落幕,根据天相投顾数据,60家基金公司旗下473只基金二季度累计盈利3460亿元,较一季度增加498亿元,环比增幅达16.8%。3460亿刷新了基金季度净收益的历史新高。加上一季度2962亿元的利润总额,上半年基金狂赚6422亿。


指基贡献最突出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报有三大看点,首先是收益3460亿;其次是仓位,都接近满仓,加无可加,未来只能看增量,看新基金;再次是指数型基金表现突出,规模增加比例显著,贡献最突出。”
    根据Wind数据统计,开放式指数型基金二季度末份额达到1668亿份,比一季度增加9.29%,增加比例最大。其次是债券型基金,规模增加7.98%;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比一季度增加2.99%;货币市场型基金惨遭大幅度赎回,二季度规模比一季度下降23.83%。
    胡立峰最看好指数型基金中的ETF,去年年底,他就开始推荐四种基金“CELQ”,C是封闭式基金(Close-ended Funds),E是ETF,L是LOF,Q是QDII。随着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现在胡立峰主推ETF和封基。他说:“基金产品强调专业化、指数化,ETF比场外基金先进、高效、便捷、低成本,封基的优势则在于其折价率。”
    谈起基金二季度的收益,胡立峰总结道:“2009年基金是一个新的开始,2007年的收益和2008年的亏损基本相互抵消了。2009年的优势是起点比2007年低,2007年一开始就已接近3000点的高位,在高位翻了一倍,而2009年是从1800点起来的。”
    记者查阅了相关数据,2007年1月1日开盘2728点,2009年1月1日开盘1849点。根据Wind数据统计,2007年345只基金大赚1.17万亿,2008年424只基金亏损1.5万亿元。
    “以二季度狂赚3460亿的势头,如果下半年市场能上冲到4500-4600点,那么2009年基金的收益就有可能与2007年的1.1万亿的利润相媲美了。”胡立峰如是说。


规模挺进3万亿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个季度收益3460亿在牛市中也相当可观,达到平均历史最好水平。二季度的一大特点是,大基金公司主导行情。”
    江赛春表示,一季度大基金公司整体落后,大多数是跟随,没有提前布局。二季度大基金公司果断转变态度,尤其是华夏基金策略转变比较早,坚持看多,着力参与大蓝筹。有些大公司比较犹豫,没有体现大公司对趋势判断的优势,规模又拖了后腿。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更出色,反应速度更快。
    这样一来,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分化现象减缓。国信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涛表示,表现为第一梯队基金,规模增幅最大的是易方达基金,规模增加19.53%。而规模末位的5家基金公司中,除了新成立的民生加银基金外,规模增长几乎都在30%以上,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分化现象减缓。
    二季度,千亿级别的基金公司增至5家,分别为华夏、嘉实、博时、南方和大成。前5家基金公司合计规模为7198亿元,占总额的31.21%。
    根据渤海证券数据,截至6月30 日,市场现有基金份额为23503亿份,资产净值合计为23590亿元。
    加上在发新基金,二季度基金规模挺进3万亿。胡立峰表示:“有这个趋势,但二季度新基金增量还不能和2007年相比,现在的资金增量还不到那个级别。”


仓位逾83%创历史新高
    除了收益和规模,江赛春还告诉记者,基金二季报的另外两大看点,一是仓位水平也达到历史高点,上半年加仓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集中度比较高,基金二季度中后期观点非常统一,集体看多,预期三季度也不会有根本性的逆转。
    江赛春告诉记者:“分歧始终存在,一季度分歧比较大,二季度初也有分歧,后来便归向一致了,缘于基金对经济复苏的把握,整体加仓追赶复苏脚步。但行情能走多远,现在还有分歧,不过已经转向大幅度统一的状态,向上方向非常明确。”
    根据天相投资数据统计,二季度末可比的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67%,较一季度末的75.34%上升8.33个百分点,这一股票仓位超过基金2007年三季度末的牛市高点水平,创出历史新高。2007年三季度末,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也不过82.79%。
    从行业来看,基金超越标准配置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采掘业和食品饮料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