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京津冀养老政策试点样本调查 部分地区护理员流失率超四成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1-21 00:02:26

摘要:位于天安门东南30公里的河北地界,有一片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那里住着一群操着满口京腔的老年人,而这些老人是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的受益者。

京津冀养老政策试点样本调查 部分地区护理员流失率超四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位于天安门东南30公里的河北地界,有一片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那里住着一群操着满口京腔的老年人,而这些老人是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的受益者。

“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京津冀三地开始试点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如今,试点实施了三个多月,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1月17日,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蔡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并非是把北京的老年人送到外地去,而是给老年人的养老增加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新的环境。同时,京津冀的养老工作确实面临着政策、保障、老人的意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抓好京津冀的跨区域、跨行业的养老政策试点,共同完成试点建设的创制,快速推动京津冀养老工作的协同发展是有希望的。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3万,占北京市户籍人口数量的23.4%。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时期,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入住率大幅增加

2015年年底,京津冀的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第二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方案》出台。

方案规定,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京津冀三地开始试点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试点工作为期两年,同时,选择了天津武清养老护理中心、河北三河燕达国际健康城、中标集团河北高碑店养老项目成为首批3家试点机构。

试点机构收住京津冀三地户籍的老年人,除享受养老机构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床位运营补贴,还叠加享受另外两地针对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其中,京籍老年人按身体状况等条件,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标准补贴收住机构。也就是说,“补贴随着老人走”,如果京籍老人选择到试点机构养老,这部分补贴就可直接拨付到试点机构,与当地床位补贴叠加使用。

“除此之外,三地低保、低收入和城乡特困政府保障对象,也都可以入住试点机构,三地对于保障人群的补贴和保障费用也可以在试点机构应用。同时,对于赴津冀养老的京籍老年人,试点机构还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交通补贴。”蔡双表示,医保问题的解决尤为关键,在医疗方面,京籍老人可在当地选择3至4家医保定点医院看病,凭单据可实现报销。

如今,试点已实施三个月有余,效果如何?

“京津冀养老一体化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燕达自2007年成立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三地协同发展养老之后,医疗资源随之入驻,同时,京津冀签订协议后,燕达作为试点机构可以进行异地的医疗报销,医保问题解决了,从而吸引了很多北京和天津的老人,如今,燕达床位的入住率已经达到95%,其中98%都是北京的老年人,试点效果非常明显。”1月17日,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秘书长田晶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碑店试点机构尚未完工,但武清的试点也很成功,入住率也有大幅提升。

据记者了解,燕达一期的床位有2300余张,已基本住满,2016年2月,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届时,养老床位将达到一万张。

“京津冀一体化,我们河北确实从中受益,在承接京津老人养老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老年人的养老水平。”田晶丽表示,过去,河北的养老标准没那么高,硬件和软件设施也都不是很完善,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后,河北的养老产业将会得到大幅发展。

政策对接尚缺细则

但是,养老问题不是一个床位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后,异地养老依然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

“京津冀三地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京津冀的整体养老市场来看,包括医疗、保险、护理人员等各方面的配套还需要进一步对接,保障不到位,老年人和机构都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蔡双表示,很多相关的配套政策都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对接。

田晶丽也认为,协同规划布局的养老机构有待落实,三地签署框架协议之时就提出了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但是,由于至今尚未制定涵盖三地京津冀养老机构的专项规划,使得三地尤其是在河北布局养老机构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一个地区有好几家养老机构,这样发展起来效果就不会很好。

“很多资本在进入河北的时候,因为不太了解全局的情况,只是说北京资本进入环京津养老圈,并没有通盘考虑京津冀养老布局的指引,养老机构的建设容易出现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田晶丽说。

据记者了解,河北的每一个县,甚至每个乡都有自己的养老服务中心,但平均入住率只有17%。除此之外,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依然是养老领域的一块短板。

“一是招工难、留人难。根据行业协会对秦皇岛、石家庄、衡水的调查,每年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在40%以上。二是从业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不少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是城镇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且整体的队伍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护理经验。”田晶丽称。

为此,田晶丽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促进尽快出台京津冀养老机构的布局专项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制度;三是推进公建民营和公助民营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四是以因地制宜的模式推进医养结合;五是河北要加大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

据记者了解,我国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已开始设立老年护理专业,同时针对养老服务人员给予奖励。比如山东在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根据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引导和鼓励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通过实行单独招生、增加招生计划等,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根据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年限给予不同的资金奖励。

田晶丽表示,我们也已建议在河北全省实行入职的奖补制度,对每一个养老护理员根据工作年限的长度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励,从而吸引年轻人来从事这个行业。

据记者了解,2017年,河北将出台《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的细则》,落实国务院全面开放养老市场的政策,其中,针对闲置工厂改成养老院、养老院的用地性质变性等问题都将进行细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