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作者:闫冰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18 23:28:06

摘要: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闫冰竹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力量的金融机构,北京银行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入落实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自觉改善金融服务,形成了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树立起了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面旗帜。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企业发展

之基和责任使命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抓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总需求适度扩大的同时,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大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深刻认识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更好地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将服务实体经济与全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主动对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将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行战略发展转型有机结合,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三是将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对外开放步伐,健全内部管理和强化风险管控。

紧紧围绕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目标,从“五个方面”综合推进。一是从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对接双向发力,切实疏通政策传导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二是积极盘活信贷存量,优化新增资金投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发挥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开展信贷和非信贷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方法;五是深刻认识风险结构和轮廓变化,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北京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

实践探索和显著成效

在成立之初,北京银行便提出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发展理念。20年来,北京银行始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模式服务市民百姓,在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创新发展。

首先是紧密跟踪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决策实施进展,不断改进信贷管理政策和流程,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2015年累计为京津冀地区公司放款2761亿元,为通州地区提供“3个100亿”融资。积极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盐田港、大铲湾、蛇口港等港口建设和多家集团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重点企业项目,成功为多家大型AAA级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专项信贷支持文创产业、节能减排等长江经济带重点领域,累计放款81亿元。

在科技金融方面,引领科技金融创新潮流,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凭借科技金融的发展成绩以及特色化的托管服务方案,成为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招标项目10家入围银行之一。截至2015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710亿元,较年初增加72亿元、增长11%。文化金融方面,参加首都文化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并作为副会长单位与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签署100亿元意向性授信协议。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签署《关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内为实验区提供意向性授信1000亿元,并推出设立专营机构、组建文创产品创新实验室等“六大支持举措”。截至2015年末,文化金融贷款余额330亿元,较年初增加110亿元、增长49%。

积极扶持实力强、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及产能合作重点国家有关企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等多方面合作,进一步提高“两优”贷款和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生产型海外项目建设。推进产品创新,为企业跨境贸易、工程承包、投资等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跟进企业跨境投资、并购业务融资需求,组织银团贷款、并购贷款扶持企业境外子公司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出外汇融资优惠促销活动,优先支持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企业出口。支持境外投资企业全球布局,为中资企业提供跨境担保业务。借助自贸试验区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发布北京银行自贸区金融服务首款新产品——“自贸盈”,整合本币外币、离岸在岸金融资源,为自贸区内企业“走出去”量身打造专属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发展消费金融服务上,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结合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等六大重点领域的需求,积极创新和改进符合相应消费群体特点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累计向25万客户发放各类消费贷款11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2亿元。

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优化内部组织架构、考核体系和制度流程,加强绿色信贷团队建设,建立发展绿色信贷的长效机制,落实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能效信贷指引的通知》,大力发展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积极提供承销等金融服务。

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将小微金融服务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与大型银行形成良性互补。强化特色支行建设,创新推出小微企业“批量化、模式化、简单化”服务模式,打造了“小巨人”中小企业服务品牌。推进小微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探索“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双基联动”、“网格服务”等新服务模式,先后与多地区国税和地税局签署合作协议,与中投保、中关村、海科金、首创等多家担保公司开展投贷联动、网速贷、见贷即保等业务合作。目前,小微贷款余额3347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41%,累计为1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为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北京银行加大了“三农”领域资源配置,探索优化业务模式,形成各类机构协调互补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完善差异化考核制度,科学设定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拓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持续业务模式创新,与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龙头企业信用保”业务,对于国家级、北京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不超过300万元贷款支持。目前,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01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户,累计发放贷款8708万元。

此外,北京银行还切实加强和改进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一是以农村地区为突破口,推广富民直通车普惠金融业务,打通京津冀一体化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在天津、石家庄落地“富民直通车”模式,建设33家综合金融服务站,覆盖郊区近300个行政村,累计发放富民卡41万张,发放农户贷款近50亿元。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突破口,探索“金触+互联网”模式,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创新推出京彩e账户虚拟账户业务,积极拓展线上产品的应用场景,严控风险打造更安全的电子银行,通过7x24小时全业务咨询的电话银行服务,为客户带来更高质的服务体验,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的自动化程度,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未来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实现稳健发展

展望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服务需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主动作为,持续改进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作为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银行将从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金融监管要求和部署,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根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以战略定位为根本、以组织管理为核心、以授信政策为抓手、以流程管理为保障,形成董事会统一领导、高管层积极管理、前中后台支持保障、各分支机构严格执行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合力。

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坚决退出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腾挪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完善授信管理,合理控制多头授信,有效防止过度授信,助推实体经济去杠杆。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政策机遇,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居民消费升级、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实施“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

深刻认识和及时研判经济新常态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风险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加强内部控制,切实提高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的管控能力,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着力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互联互保等重点领域风险,综合排查治理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加大资本工具创新和发行力度,提升资本补充和损失吸收能力。积极倡导“稳健经营、内控优先、全员参与、过程管理”的风险管理文化,夯实永续发展基础,确保全行在市场风浪中稳健经营、行稳致远。(作者为北京银行董事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