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蒙牛变身 中粮“抄底”利好长远

作者:杨卓卿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10 19:19:51

摘要:蒙牛变身 中粮“抄底”利好长远

蒙牛变身 中粮“抄底”利好长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7月6日,中国食品业最大宗的股权交易在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之间上演。
    根据交易协议,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02319.HK)20.03%股权。其中,认购新增发的10%股权花费约30.58亿港元。另外30.58亿港元将涉及蒙牛“三大股东”的套现,即老牛基金、金牛乳业、银牛乳业。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分析师皆表示,中粮入股蒙牛长远利好,是双赢战略,虽然短期提振市场效果有限,但是,一向对股权极其敏感的蒙牛最终选择投入国资怀抱,让人有些意外。


防止恶意收购?
    在本次交易前,蒙牛乳业的股权结构为:银牛乳业持股8.49%、金牛乳业持股7.93%、老牛基金持股3.84%、牛根生个人持股4.4%、牛根生其他一致行动人持股3.7%。交易完成后,在前三大股东中,老牛基金彻底退出蒙牛乳业,银牛乳业持股降低为5.78%,金牛乳业持股降低为2.11%,牛根生个人持股3.96%,而由于牛根生个人股份早已全部登记在老牛基金名下,需要逐年转入老牛基金账户,该3.96%股权实际也是老牛基金所有。
    蒙牛老总牛根生在解释这个交易时,给出的理由之一是防止恶意收购。自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蒙牛乳业股权极度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度低于25%这一“警戒线”。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该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并对所认购的新股承诺三年禁售期,至少在短期内解决了牛根生所说的恶意收购风险。
    不过,蒙牛管理层愿以套现30亿港元、控股比例降至15.18%为代价让出第一大股东之位仍是让人意外。


中粮“抄底”进军乳业
    “不管怎样,从长远上说,中粮入股蒙牛是长远利好。”9日,西南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员李辉向记者表示,“对于双方来说,这次合作无论从资本层面还是产业层面看,或许都是一场双赢。”
    经过一系列风波,梳理整顿现有的上游奶源供应资源,同时加大自有牧场奶源的供应量,成为蒙牛乳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以蒙牛乳业现有产能规模,凭其一己之力来实现完全自有奶源、且大比例来自管理较规范的集约牧场,几乎是不可企及的梦想。出于投资上游的迫切需求考虑,蒙牛乳业必须有足够丰厚的资金做保障。
    对于中粮而言,4月份刚刚确立了全产业链食品战略,包含了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分销物流、食品销售等众多环节。乳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入股蒙牛是高起点,是中粮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
    “作为纯贸易公司,中粮集团一直以来都致力向实业发展,从生产食用油到收购长城葡萄酒、进军番茄酱领域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乳业市场是食品制造业最大的子行业,乳制品即将成为基础消费品等因素都成为中粮有意入股蒙牛的原因。”10日,中信建投食品业分析师郑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短期效果难现
    蒙牛乳业落实中粮和厚朴基金联手收购后,8日,该股以19.06港元跳空低开,之后稳步下行,截至收盘,蒙牛乳业跌7.14%,报收17.94港元,成交4.29亿港元,较前日成交的8.31亿港元萎缩近一半。周五该股报收于18.18港元,涨0.44%。
    对此,不少分析师还是表示,尽管长远看好,但该交易对于蒙牛股价短期的提振作用确实有限。
    9日,国泰君安(香港)分析师冯丹丹向记者解释道:“蒙牛发行新股将给股票带来11%的稀释效应,可能降低股权回报率,这个是蒙牛股价不定的因素之一。”
    李辉认为:“2月份以来蒙牛股价一路上涨,超出各方此前预期,这个利好在短期之内也显现不出什么,接下来的一个阶段会是震荡调整的过程。”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蒙牛股价急剧回落,两个月的时间,从22元的高位跌到7元之下。但事后,蒙牛公司的销售恢复得很快,一个月之后回复程度就达70%,今年一季度,恢复程度达80%。此外,原奶成本的下降也成为奶制品企业业绩好转的原因。自2月份以来,蒙牛股价涨幅达83%。近期,蒙牛乳业股价维持在18元左右。
    冯丹丹表示:“前期涨幅很大,现在有点难以消受,蒙牛现在还处于恢复阶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