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共享单车轮子上的资本战 争抢 “出行最后一公里”市场

作者:曹珂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21 22:52:43

摘要:资本寒冬还没走,沉寂了许久的创投圈却因共享单车炸开了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曹珂 北京报道

资本寒冬还没走,沉寂了许久的创投圈却因共享单车炸开了锅。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共享单车领域来自北大的ofo共享单车和来自上海的摩拜单车共计完成5轮融资。腾讯、滴滴、小米、红杉、经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公司和风投纷纷入局,共享单车领域被资本迅速推向风口浪尖。

资本缘何纷纷争抢“出行最后一公里”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究竟会如何发展?

竞争战一触即发?

9月2日,ofo共享单车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唯猎资本;9月26日,ofo共享单车引入滴滴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9月30日,摩拜单车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10月10日,ofo共享单车获得1.3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滴滴、小米科技、顺为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元璟资本、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10月13日,摩拜单车获得C+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中国、启明创投、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

ofo和摩拜背后的资本方可谓实力背景强大。ofo投资方之一——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投资了滴滴,而滴滴又入局了ofo,滴滴投资ofo可以弥补其现有业务的缺口,同时资源上的层层叠加也使ofo如虎添翼,而腾讯投资摩拜也能够给予其微信流量入口的支持。

“拼车、代驾战场均在90天结束战斗,单车不会例外!”朱啸虎曾在朋友圈里如此写道。他判断的逻辑是ofo与“饿了么”的发展路径相像,都是走“从校园到城市”的路径。校园市场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市场,做好校园再拓展到城市较为容易,而摩拜一开始就从城市切入,市场开拓起来比较困难。

摩拜单车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随后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如今却有人放话说要90天内消灭摩拜,面对挑衅,一直沉默显然不是熊猫君的作风。”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认为,摩拜单车每辆车是自主研发,每台车的寿命是按5年设计的。而ofo可能存续期只有3个月,其实是在产生垃圾。

在双方强大资本的推动下,ofo和摩拜单车也要来一场烧钱大战?若如此,最终会否出现类似于滴滴优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一样的结局?

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称,不论从资源统一调度角度还是从用户需求来说,其实有一家就够了。

运营成本和盈利成关键

尽管ofo和摩拜单车遭到了资本争抢,但是两者的运营成本和如何实现盈利依然成最大隐忧。

在模式上,摩拜单车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其初期设计生产1辆车的费用高达6000元,后随着原材料采购量的增加成本逐步降低到3000元左右。10月19日摩拜单车发布了最新版“摩拜轻骑”,据业内人士推测,其成本可能降至1000元以内。而ofo基本采用普通自行车,部分车来自于用户捐助翻新,配置较低端。目前每辆车的成本为200-300元,90%车辆为自营,10%为共享,未来希望由用户将自己的自行车拿出来,只做纯平台模式。

不过,两者在运营管理及商业模式上都面临着难题。在运营方面,摩拜单车由于一开始定位于城市场景,地域范围广,车辆分散,上班族日使用频次为1-2次,运营管理难度和风险性较大;ofo虽然一开始定位于校园场景,具有场景较封闭、师生日使用频次较高的优势,但是其车身配置较低,使用周期短,后期维修支出费用较多。在盈利模式方面,两者均主要以收取押金和租赁费用为主。摩拜的每位用户收取299元押金,同时采用“分段计费、每半小时1元、一天内不封顶”的计费方式;ofo每位用户则收取99元押金,采用“(距离费0.04元+时长费0.01元)X用车密度,校内2元封顶,校外不封顶”的计费方式。

艾瑞咨询分析称,用户以押金形式缴纳的预存费用会产生一笔费用,能够给两者带来现金流和资本沉淀。除此之外,虽然目前两者都采用租赁的方式收费,但具体金额是否能够支撑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尚存疑问。

资本蜂拥进入共享单车领域其实也源自于它们都不想错过下一个滴滴式的独角兽。但是有风投界人士表示,ofo和摩拜都不会成为下一个短途领域的滴滴。首先,两者的市场容量不同。滴滴的市场容量是亿级别的,而共享单车最多只有千万级别;其次,两者的现金流不同。滴滴客单价是10元级别,而共享单车则是0.5元级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