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抢夺中国订单 波音空客再“火拼” 新一代中型宽体机主战场转至中国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14 23:08:09

摘要: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于10月13日宣布将派出5架A350-900中型远程宽体飞机测试机中的一架前往中国进行为期11天的巡回展示活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于10月13日宣布将派出5架A350-900中型远程宽体飞机测试机中的一架前往中国进行为期11天的巡回展示活动。

在完成首飞3年多,已经交付超过40架之后,A350飞往中国更像是一次宣战。面对同级别竞争对手波音787系列在中国不断获得新订单,空客终于下定决心在这个全球增速最快的航空市场与对手展开一场直接而更有针对性地较量,以弥补A350系列在订单数量上的差距。

迟到的A350

这架生产序列号为MSN2,安装了完整客舱内饰的A350-900将于10月29日至11月8日到中国进行为期11天的访问。除了将参加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之外,还将访问海口、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五个精心挑选的目的地。

根据空客方面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A350系列在中国国内共获得了30架订单,如果不是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订购了20架A350-900,以及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9月以租赁方式引进4架A350-900,这个在全球获得超过800架订单的全新远程宽体客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上只有来自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一家中国大陆客户。

这一成绩显然并非机型本身难入中国公司的法眼。一方面由于A350系列刚刚开始投产,其产能爬升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导致交付周期较长。但中国公司因为受一些政策因素限制也不能像其他航空公司一样早早下单“占机位”,因此在交付时间上也并不能够占得先机,在急需远程机型开拓国际业务的增长周期内,即使有意向也只能将目光转向其他机型。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空客此前在中国推广宽体机的重点一直在A330系列,作为目前中国大陆保有量最多的宽体机型,尽管并非最新一代机型,且在航程和业载方面也难以和新一代机型匹敌,但凭借其在交付周期和机型成熟性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满足从中国大陆直飞欧洲、大洋洲以及美国西海岸的部分远程航线需求,一举成为目前中国航空公司中远距离国际航线的重要组成力量。

同时中国通过订购大批的A330系列机型,也如愿获得了工业合作方面的重大进展,在天津窄体机总装线之外,已经开始动工修建宽体机完成及交付中心。但这也直接导致宽体机的市场空间被占据,A350系列未能在市场反响较好的情况下获得更多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

短兵相接

10月12日,波音宣布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订购了总价值32亿美元的12架787-9订单,同时南航还将以租赁方式引进8架该机型。

作为A350系列同一代且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787在度过初期的困难局面之后,在北美的两条生产线产能稳步提升,因此能够实现更快的交付速度。

目前中国航空公司中订购787-8机型的几家早已经接收完毕全部新机,而787-9的交付速度也异常迅速,比如国航在今年5月引进了首架787-9,但目前已经接收了6架该机型。

这对于目前急于开通更多远程洲际航线,特别是在一些新航线上“卡位”有着急切需求的航空公司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航空公司确认和承诺订购的787系列机型已经超过百架。

在空客中国市场总监罗冲看来,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过程中,三大国际门户枢纽的通达性和连接性会越来越完善,但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多二线城市地区性枢纽将产生更多直接对外联系的需求,比如成都、昆明和乌鲁木齐这样的地区性航空枢纽,会发展出更多直飞航线与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相连接。

罗冲表示,航空公司的竞争在加剧,国内四大航空公司从2010年到2015年客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8%,将近20%。但是单位产出,从每一个乘客单位产出上获得的收益率却在下降,这是在航空普遍化和大众化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因此“需要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机型,而飞机的平均尺寸也开始呈现出一种增加的趋势”。

从目前制造商的订单分布也可以看出这样一种趋势,比如787-8的市场需求逐渐被更大的787-9和787-10取代,而空客则干脆直接停止A350-800项目,将更多资源投入到A350-900和A350-1000机型,同时还推出航程更远的A350-900LR这样的超远程机型,这都是在顺应市场变化过程中航空公司需求的变化。

对于较787系列启动更晚的A350系列而言,有一方面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比如A350-900与787-9相比在客舱宽度、长度以及标准布局下的座位数量方面都要略优于对手。

而波音也推出787-10以及777X来应对这样的竞争,可以预见到远程宽体机领域的竞争仍将针锋相对地继续,而在全球其他主要市场都已经被充分打开的情况下,仍带有一定政策性特点的中国市场尚未完全释放的需求,也会成为两家制造商争夺的重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