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可以没视野但不能没眼界

作者:江金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03 22:23:00

摘要:杨佳:可以没视野但不能没眼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7月3日,记者在人民大会堂见到杨佳。她看起来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她却说:“我站在这里与大家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别人看得到我,而我却看不到别人。”
    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最年轻的英语老师,21岁跨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4岁成为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29岁因眼疾失明,30岁被评为中科院副教授,37岁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唯一一位来自国外的盲人学生。在肯尼迪学院,她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全院最高分获得哈佛MPA学位。
    如今的杨佳,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九三学社成员、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盲协副主席、北京市残联理事。
    “我最喜欢的头衔还是教授。”杨佳告诉记者,自己虽然看不见,但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为世界所瞩目。
    作为我国第一位在高等学府任职的盲人教授,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她创设的“三V”教学法,使学生在Verbal(词汇)、Voice(声音)和Vision(形象)三方面获益匪浅。熟练地操作、漂亮的板书、纯正的英文以及关切耐心的眼神,让人无法相信,这一切竟然出自一位盲人!
    人生半途失明的杨佳,在光明与黑暗的两个世界里,经历了艰辛的心理历程。以她自己的话说,29岁以前,她一直在超过别人,但29岁以后,她失去了许多本不该失去的东西,包括“他”转身而去,甚至还带走了她心爱的女儿。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她的智慧、勇气和学识与艰难共成长。而今,当她再说起这些时,她的淡定让人动容、敬佩。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走过来以后,就练就了另一种精神风貌。”杨佳在给日本盲协的同行做心灵辅导时说,在这个过程中,怨天尤人无济于事,要有“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样一种心态,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
    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杨佳还积极参与中国和国际残疾人事业,自1997年至今,杨佳直接参与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工作。她还在许多场合积极建言,促进政府加强和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她提出的“让信息技术与盲文和谐相处”,如今已成为现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