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从美国大转型中借鉴多少?

作者:王正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03 21:36:21

摘要:中国能从美国大转型中借鉴多少?

 

文/王正

   毫无疑问,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是研究美国20世纪前半叶历史中读者最众且文笔超好的不多的几个史学家之一。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而言,这绝对是莫大的成就:与得到众多读者的畅快阅读相比,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令作者心怀感动呢?这大概也正是美国众多大学愿意将这三本著作列为学校里的指定阅读读物的原因吧。
    艾伦一生著述颇多,但究其最重要、影响最深远者,则莫过于大家在这儿看到的《美利坚帝国成长三部曲》。他用翔实的资料、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国家从传统步入现代、从偏居美洲一隅上升为具备全球影响力之世界帝国的全过程。对中国而言,大约可以从中借鉴良多。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部《大繁荣时代》(1919年至1931年),可以称之为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简史。史虽简,但影响却无比深远。当1919年美国《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我们后来就看到了个性解放、民主兴起、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以及妇女权益伸张的长长的影子。事实上,这段时间大可与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时期相比较。同样是对原有封闭藩篱的打破,同样是社会思想多元化和创新精神的展现,同样是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或许,这会令每个历史参与者感到惶惑甚至不安,仿若原本平静的水面掷入一粒石子,涟漪蔚然,动荡却有趣;或如日暮炊烟的小山村铺进了第一条柏油路,探视村外已是每个人内心按捺不住的骚动。
    所以,阅读这本书的人会猛然发现,原来那些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早已在那时种下了种子,并萌发出小芽:比如,令老年人深恶痛绝的“闪婚”;比如,令国民趋之若鹜的国外旅行;比如,少年人的早恋、中年人的婚外情;比如,让北京、上海等城市人民牢骚抱怨的“交通拥堵”;再比如,泳装选美、高尔夫、网球、拳击……谁能设想,所有这一切竟然都是距今八九十年前的产物呢?不同的是,这些都发生在那时的美国。
    而本系列的第二部《大衰退时代》(1929年至1939年),则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时代。不知道是否算是巧合,那个时代竟然如梦一般地在21世纪的今天开始重演。在那个当头一棒的年代,道琼斯指数因此暴跌达90%;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的股票纷纷缩水;数以万计的人们顷刻间财富蒸发、穷困潦倒;超过5000万人从此失去工作;数以十万计的企业纷纷破产……我们不知道,今天的人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某些借鉴?现时代的知名人物,像格林斯潘、恩道尔已经在预言:我们将面临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甚至远胜于上世纪20年代那次绝望的萧条。对此,我们只能盼望,希望今次的危机不会似过去那样,只有通过二战般的惨烈才能最终画上句号。
    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大转型时代》(1900年至1950年),则跨越历史,给出了美国通过20世纪前半叶的发展和转型,并最终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的全景。我们完全可以说,在19世纪,全球中心从东方转向西方(主要是欧洲),那么,在20世纪前半叶,则实现了世界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经过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老欧洲已经日暮寒秋,逐渐地退出了主导全球的舞台,而美国则如新星,冉冉升起。经过50年的发展,美国经济从万花筒般的大繁荣时代,并经历大衰退时代的痛苦转折,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上升,社会格局也逐渐趋于稳定。在这50年间,美国人均收入从不足500美元,增加到1600美元;汽车拥有量从13000余辆暴增至4400万辆;地铁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则日渐完成。在社会层次上,民众权利得到基本保证,社会保险已经广泛普及,童工已经被禁止,黑人和妇女也从法律角度得到了公民的全部权利。呼吁底层利益的社会主义运动也给保守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从思想、社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变革,为美国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对此,艾伦认为,“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对全书作出更详细的评述,亲自阅读肯定比别人的絮絮叨叨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假如我们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并能从历史的演进中,找到一些对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可以借鉴、可以警示的东西来,则本书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