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国有股转持埋下大并购契机

作者:官建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26 21:05:23

摘要:国有股转持埋下大并购契机

国有股转持埋下大并购契机

本报评论员 官建益

上周五晚,国务院关于新发行股份中的国有股10%划转社保基金的规定出台后,几位资本市场的老手一时有点晕菜,因为2001年正是国有股减持充实社保基金的动议将股市带入了近五年的大熊市,疯狂的下跌几乎让市场崩溃;2007年,股改基本完成以后,提出《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但是究竟怎样减持,减持过程中对市场会形成怎样的冲击,大家心里没底。接下来一年多的大熊市让大家充分体会到大小非的可怕,而从数据看,大非尤其是国有大非的减持数量十分有限,那市场的疑问在于,如果国有大非要大量减持,采取何种方式更好?社保基金转持后卖出将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就难怪国有股转持规定甫一出台,就连老手也有点吃不准,这到底是利多还是利空,影响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市场将作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来探讨一下。细读这一决定,发现其中有很多积极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了国有股减持充实社保基金的根本途径。不要小看减持和转持只是一字之差,但实际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社保基金的缺口很大,但是如果采用将国有股卖出的钱转交社保基金的话,那对市场是毁灭性的。但是改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持有,则结果大不相同,社保基金既可以享受上市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收益,也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减持。说得简单点,就是市场高涨的时候卖点,在市场低迷价值凸现的时候又可以买点,价差收益也可成为社保基金的一大收益。这样的高卖低买,也会成为市场重要的调节器,走出市场长期暴涨暴跌的怪圈。
    这次决定的一大亮点在于其转持的股份除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外,还将延长三年的锁定期。这说明管理层维护市场的良苦用心,也表明管理层对于三年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了信心,并不急于出售手中的股份。这一时间点实际上也吻合全球经济发展的状况。按一般的估计,全球经济实际上要在明年才步入恢复,到后年才能完全走上上升通道,中国经济虽然能率先触底回升,但是真正的高涨可能也在两三年后,也就是说,三年后的A股市场可能会涨到你不相信的程度,那时社保基金减持部分国有股,才可能卖到更好的价钱,一箭双雕的事情真是何乐而不为!
    回到中期对市场的影响,笔者认为值得认真研究。有两家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如果10%的国有股由社保基金转持,仅仅从持股数量看,两家银行的大股东将换成两家外资行,这显然是国有大股东不愿意看到的,那么从市场操作的角度分析,原大股东必然采取增持的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大股东地位,而两家外资行也可能加大持股量,市场中的筹码就十分珍贵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样的股权争夺会白热化,股价也会扶摇直上。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就是这种可能已经引起了两家银行的异动,后面是否会发生笔者猜测的情况,只能拭目以待。
    这还是小银行,像交通银行也存在这样的可能,因为中资第一大股东的股份不过26%,如果转持划转10%的话,那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量还会下降不少,由于该股大量发行在外的H股还可能被境外股东收集,并不排除交通银行爆发股权争夺战。这样的争夺战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国家利益,相反,境外机构如果掀起收购战的话,恰好说明我们的上市公司的价值所在。而且通过外资控股,对于部分商业银行,引来国际资本的加入,实际上是对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修正,即使不控股,也是对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完善。这样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股权争夺战的作用,因为股价上涨只是一时,而公司的长期向好才是股民利益的根本所在。
    再回到对市场的直接影响看,这样的政策安排实际是为目前的市场保驾护航。IPO需要分流资金,而到期的国有股被划转给社保基金后需要再锁定三年,这对市场资金的分流起了减缓的作用,这样的安排给市场的暗示是,对目前的市场管理层高度呵护,不希望IPO成为市场下跌的理由。更进一步的暗示是,当国有股都不需要卖出的时候,非国有大小非是否应该加速离场,是值得这些持有人思考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