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英国脱欧搅动全球资本市场 “黑天鹅”振翅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24 23:53:33

摘要:尽管英国与欧盟的“离婚”大战搅动了近一个月全球资本圈儿的神经,但正如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不到最后一刻,始终不知道结局如何。

英国脱欧搅动全球资本市场 “黑天鹅”振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尽管英国与欧盟的“离婚”大战搅动了近一个月全球资本圈儿的神经,但正如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不到最后一刻,始终不知道结局如何。

从主流媒体支持留欧,到6月中旬议员遇刺事件引发高潮,再到民意测验留欧阵营占据上风,最后投票结果脱欧阵营压倒留欧阵营,英国脱欧尘埃落定。这场“离婚大戏”可谓跌宕起伏,惊喜不断,以至于投资者们都无法做出预判,面对黑天鹅的到来,唯一能做的就是观望看戏,结局落定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英国时间6月23日,将载入史册,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宣布脱欧阵营在公投中取得胜利,并称今天是英国的“独立日”。同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界:

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一场巨震。英镑兑美元盘中一度暴跌振幅达12%,创1970年初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的最大日跌幅;现货黄金盘中怒涨100美元,最高报1362.6美元/盎司,创逾两年新高;日经225指数跌幅超过7%,该指数期货一度触及熔断,富时100股指期货开盘出现暴跌。

A股也未能独善其身,不过却有惊无险。开盘后震荡下跌,在脱欧占据上风之时出现跳水,跌幅近3%,在2800点获得支撑,随后触底反弹,黄金股强势依旧,截至收盘,沪指收于2854.29点,下跌37.67点,跌幅为1.3%。

在市场人士看来,英国脱欧事件使得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引发全球资产巨震。欧盟处于震惊之中,他们或许更担心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目前,英镑的走势已经企稳,不排除未来全球央行联手进行干预。对于A股而言,不应过于夸大这种利空因素。短期内,该利空因素有望逐渐消化,外围资金抄底意愿明显,在震荡整固后有望企稳反弹。

戏剧性的英国“脱欧”

英国脱欧事件在6月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话题,特别是主流媒体都对英国留欧寄予了厚望。

然而,6月16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亲欧盟的英国反对党议员Jo Cox在英国北部的West Yorkshire的Birstall市被枪击中,伤势严重不治身亡。受此影响,“退欧”和“留欧”的宣讲活动都因此延迟。

该事件后,10年期美国国债和1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下跌,英镑走强,现货黄金价格下降。公投中民众诉求的严重反差和社会矛盾在该事件后进一步恶化。英国的精英阶级与在贸易和对外交往中与欧盟有诸多业务联系的企业等,都希望英国留在欧盟,但低收入和对外依存不高的地区的人群则明显希望少受全球化的冲击。

英国时间6月23日,在历时一天公投后,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最终脱欧派胜出,英国成为首个脱离欧盟的国家。

有意思的是,就在英国退欧公投投票结束,但结果尚未公布时,市场已提前做出反应——英镑兑美元升破1.50,创去年12月以来最高;欧美股市上涨,涨幅均超1%;期金再创新低,连续第5日收跌,跌至每盎司1263.10美元;美油重上50美元心理关口;伦铜涨至7周新高,资本偏向了留欧的一方。

有分析人士认为,英国脱离欧盟具有历史意义,短期内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摇摆,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等风险较大资产,避险情绪上升而转向安全的国债。这将导致英镑对其他货币的进一步下跌,甚至是造成全球金融崩溃。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看来,脱欧的后果恐将比1992年英镑脱钩马克严重,当时是“德国马克强+英国英镑弱”,主动脱钩的是弱方,因此情绪扩散效应有限,这一次是“英国较好+欧盟其余较弱”,主动脱欧的是强方,这将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叠加当下的全球经济萎靡及风险偏好脆弱,恐慌情绪蔓延更为严重。

同时,全球风险偏好将剧烈下滑,避险资产(黄金、美元、日元)走强,流动性吃紧,全球主要央行只能继续释放流动性,加剧全球风险累积程度。

管清友表示,在英国脱欧成功后,按照英镑和欧元齐跌20%的情景来估计,其余变量不变,美元指数被动上涨12.4%至106,根据已经形成的“中间价+CFETS”两条腿的定价公式来看,假设CFETS保持不变,贬值压力全部由中间价承担,中间价需贬值3.55%至6.8318。

A股处变不惊

北京时间24日,A股市场静待英国脱欧的最终结果,沪指在震荡后午盘出现跳水,跌幅近3%。不过随后强劲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收于2854.29点,下跌37.67点,跌幅为1.3%,成交量显著放大,表现较为坚挺。

事实上,一直筑底的A股进入6月后,就面临着不少风险,市场运行也如排雷一般如履薄冰,从3次冲关MSCI未果,到宏观数据整体低于预期,再到美联储议息声明超预期,不过,市场都在短期利空完毕后归于平静,沪指更是守住2800点关口。

此次的英国脱欧公投被市场解读为A股在6月份的最后一个不确定事件,而应对这一只靴子市场的投资者们更是表现得极为从容——黑天鹅见得多了,应对的经验相当熟练,临在英国脱欧公投前夜,市场才有所反应,但跳水后很快收复失地。

受政策重心逐渐回归“供给侧”及金融监管加强、英国脱欧公投在即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20日,A股先抑后扬,热点有所降温。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888.92点,涨幅为0.13%;21日,受外围股市大涨刺激,股指跳空高开,上证综指一度突破2900点,午后资金获利回吐抛压增多,受题材股拖累,2900点得而复失后震荡下跌。

22日,市场低位窄幅震荡后不久,指数随即被以煤炭为代表的采掘板块拉起,午后大盘呈现震荡回升的走势,盘面上看,早盘深港通概念股快速封死涨停板激活了市场做多人气,午后OLED、物联网、智慧城市板块接力,以题材概念为主的中小创快速走高。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幅为0.92%,最终突破2900点,中小板指涨1.49%,而创业板指收涨2.47%。

23日,英国脱欧公投前夜,市场小幅低开,早盘在物联网的带动下,题材股继续发酵,临近中午收盘,股指出现一波大幅跳水。午后在军工板块和航空电器板块拉升之下,大盘震荡上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幅为0.48%,报2891点,中小板指跌0.62%,而创业板指收跌0.35%。

在国都证券研究员肖世俊看来,压制A股反弹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英国公投悬疑待解,二是年中月尾资金面趋紧担忧。最近央行连续加大净投放、资金面整体平稳,短期虽有上行压力但幅度较轻。因而,市场对于此前的三只靴子及近日两大担忧等利空因素,已在持续区间震荡盘整中消化殆尽。

肖世俊指出,在脱欧情景下,短期直接冲击欧美发达市场,全球汇市、股市等风险资产或将进入大震荡。若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干预不及时有力,则预计英磅、欧元大跌10%以上,日元、美元、瑞郎等避险货币或将升值,按美元指数构成简单测算,预计美元指数被动升值5%以上。

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定价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平稳基准下,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阶段性显著贬值。在以上汇率大幅波动及全球避险情绪急升的传导下,则A股或将再有一跌。肖世俊表示,但考虑近期市场走势已部分反应,调整空间或在前期低点以内,即沪综指跌幅在100点以内或3.5%左右。

星石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杨玲则认为,英国脱欧对A股的影响甚微,不宜夸张。英国退欧事件主要是从汇率和情绪面两个方面来影响A股:从人民币汇率来看:英国脱欧使得英镑和欧元的汇率贬值,那么美元将被动升值,进而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贬值压力,这是市场上普遍的担忧,不排除人民币币值短期出现波动,但是再发生如1月份大幅波动的概率不大,随着央行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央行完全有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对于美联储来说是外围风险事件,为美联储再次加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贬值的短期压力会有所缓解。所以英国脱欧对人民币币值走势的影响未必是件坏事。

杨玲称,从情绪面来看,英国脱欧短期使得避险情绪升温,但是这种影响基本上被市场充分反应和预期。从24日的盘面来看,虽然盘中A股市场受到了一定的扰动,但总体走势较为稳定符合市场规律。A股并没有完全向海外市场开放,相较于其他国家与外围市场相关性较弱,受外围事件影响有限。

利空出尽?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英国退欧成为定局,未来短时期内该级别的大事件将不会再有,利空出尽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肖世俊指出,在快速下跌释放尾部风险后,A股在经济基本面缓中有稳、美元加息预期大降后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资金面平稳为主、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局部板块(金融大盘蓝筹、消费二线蓝筹及优质成长白马股)估值安全等支撑下,市场指数中枢位平稳,随即在情绪稳定后有望展开修复反弹,若央行及时联手干预对冲,再快跌砸坑吸引场外观望资金入场抄底,有望共同推动更大的反弹幅度。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卫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不去的原因主要还是A股自身的原因。市场在几次下跌中,特别是24日成交量放大,表现出资金抄底的意愿较强。脱欧的利空因素短期内会消化,市场剧烈波动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曹卫东指出,短期看,市场还将在2800至2900点之间震荡,一些新兴产业和中报高送转题材个股可以关注。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则认为,英国脱离欧盟尘埃落定,不确定性已经消失,英镑在尝试反弹,美元指数及黄金也在高位小幅回落,恒生指数及韩国综合指数市场的下跌幅度在小幅收窄,只有日经指数还软绵绵,A股却非常硬朗。不排除未来全球央行集体出面干预,不必过于恐慌。

“如果央行出面稳定市场,对于A股而言将出现稳定走强,如果出台稳定的动作仍需一段时间,那么A股出现强势震荡,但相对于其他市场还是比较坚挺的。”李大霄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