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美德日银行业大PK:4国路线图启示录

作者:黄剑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07 12:55:58

摘要:银行业是各国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也是大国博弈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性领域。

中美德日银行业大PK:4国路线图启示录

黄剑辉

银行业是各国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也是大国博弈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性领域。在全球金融变革以及对抗周期性经济波动中,以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银行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比较优势。与美德日相比,我国银行业在资产规模及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方面表现出众,但在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多元化程度方面仍远逊于美德日。

四国银行业各具特长

银行业是一个联系资金与实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其成长和发展不单依靠行业企业本身,同时还与其他行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增长、政策支持及社会内外部大环境密切相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发展银行业需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各自银行体系历史演化与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构建合适本国国情的银行体系,确定切实合理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银行业整体健康稳定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大型银行遭遇重创,无力延续危机前的海外扩张步伐。同时,巴塞尔Ⅲ等监管规则的出台使得全球大型银行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在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下,美国、德国的大型银行去杠杆趋势明显。与之相比,中日银行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损失较小,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日本银行业更是抓住危机机遇,开启了后危机时代的新国际化进程。

如今,全球银行业形成了美国、西欧、亚太三足鼎立的竞争新格局,中美德日银行业发展各具特色。不同点:中国向轻型化、数字化、综合化、国际化、集约化转型;美国持续优化资产配置,降低杠杆率;德国收缩国际业务,大力发展零售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日本加大海外扩张力度。共同点:一是新兴市场成为竞争关键;二是混业经营趋势不改;三是积极开展效率竞争;四是业务配置与收入结构日趋均衡,回归传统与核心业务;五是集约发展,严控成本;六是强化公司治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可以说,四国银行业发展各具特色,但都是基于本国国情,通过制定切实合理的发展战略,实现了本国银行业的腾飞。然而,基于不同发展模式及战略目标,测评各发展模式下的竞争力,对促进我国银行业改革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国银行业竞争力新格局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持续重构,全球银行业版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德国等发达市场仍占据全球银行业主体地位,但整体实力在衰减;新兴市场崛起,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日渐成为重要力量,全球银行业形成了美国、西欧、亚太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过去45年中,美国银行业呈现出U型走势,西欧银行业(含德国)在M型震荡中有所下行;日本银行业呈现出“倒U”型发展格局;中国银行业正在以“J”型形态蓄势起飞。

全球银行业竞争新格局的形成折射出的规律包括:一是经济实力的变迁是影响各国银行业格局转变的决定性力量。美国的“U”型、德国的“M”型、日本的“倒U”型以及中国的“J”型曲线,都与四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迁基本相符。尤其是日本银行业“倒U”型的发展态势,更是体现了经济泡沫对一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稳健经营产生的巨大冲击。

二是秉承稳健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商业银行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过去的45年,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由始到终的保留在榜单前十,凸显银行经营基业长青的不易及艰难。然而,分析榜单中的“常胜将军”,尽管各国银行机构的战略定位及业务模式迥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高度重视并坚持稳健发展。

三是科学化的国际布局有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除中国外,美、德、日的银行业均选择了国际化发展模式。其中,德国与日本是迫于国内市场狭小,被迫开展海外扩张。美国银行业之所以走出“U”型曲线,一方面是受本国经济周期影响,另一方面也与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银行机构在拉美国家不当扩张进而深陷国际债务困境有关。由此可见,“走出去”对银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走出去也是双刃剑,找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踏准发展节拍却绝非易事,因此唯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国际化发展才能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定经营。

4国银行业监管新趋势

银行业的发展与一国的政策支持、监管力度密切相关,是监管综合作用的结果,发挥监管的正面作用是提升一国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各国监管6的体制架构与发展变迁入手分析,对比监管模式异同点,继而可发现全球银行监管发展的新趋势。

自危机爆发以来,四国银行监管机构已在监管模式、监管目标、监管体制、监管职能和监管标准等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形成了新的趋势。第一,各国监管模式呈现出前瞻性、整体性、合规性的新趋势。第二,持续降低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缓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负外部性与风险传染性成为各国监管目标变革的新趋势。第三,持续优化资本监管:加强非理性人行为约束、开展逆周期资本监管,以及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督,成为各国监管制度革新的新趋势。第四,顺应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构建综合并表监管、协调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平衡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完善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与退出,以及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成为各国监管职能改革的新趋势。第五,各国监管标准呈现理念再平衡的新趋势。

总之,四国分业与混业监管模式虽然各异,但依法监管、适当限定监管权限以及强化国际合作已成为各国监管模式的共同点。后危机时代,各国监管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监管模式呈现前瞻性、整体性、合规性等新特征;二是监管目标转变为降低银行杠杆率,预防并缓解金融系统性风险;三是监管制度革新为持续优化资本监管;四是监管职能顺应银行混业经营的新潮流;五是监管标准呈现理念再平衡的新趋势。(作者为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