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降息难挡房价进入二轮跌势

作者:王冰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1 19:56:00

摘要:降息难挡房价进入二轮跌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往年火热的“金九银十”在2008年惨遭破灭,令在市场屡遭挫败的地产商们再次向政府奋臂高呼救市,然而,急转直下的房地产市场,在民心“众望所归”期盼降价的形势下,政府救得了吗?
    10月9日,央行正式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亦作相应调整。降息的同时,央行还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同时发布决定,自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政府四策齐出,似乎对房地产市场属重大利好,但多位银行业人士及地产专家却认为,目前形势下,此次降息,对房地产行业影响不大,也难以挽回消费者看跌的心理,房价还将继续进入下行通道。
黄金周签约量降72%
    2008年“十一”黄金周,被许多地产开发商看成今年最后的赌注,花样翻新地展开了降价促销,北京市场地产开发商多采取了“技巧性”的降价手段,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选择了VIP卡、开盘价、特价房、买就送等形式。但是,在一片看跌的情绪中,消费者却不吃开发商这一套,而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继续观望,等待着开发商更具实质性的大降价。
    来自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9月29日到10月4日期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签约量仅有412套,日均签约量69套。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住宅日均签约量为246套,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
    而在二手房市场,北京“链家地产”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5日7天时间里,二手房意向成交相比上期(9月22日-28日)上涨一成左右,客户登记量和带看量上涨幅度达到15%左右。“我爱我家”的统计数据则表明,尽管看房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今年十一黄金周的二手房成交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
    “这显示消费者对市场的关注度增强,但看的多了买的却更少了,意味着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更加浓厚。”京展担保副总经理戴晓光指出。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则认为,从全国来看,京、沪、深、穗、津、渝这6个最能代表全国房地产风向标的一线城市房价及成交量进一步溃退,刚买房的客户因为降价坐地赔钱,持续多月的成交量及价格环比萎缩,主要原因就在于9月下旬的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投资者的恐慌,而可以预见全球性的救市措施的影响十分有限。9月底的“雷曼倒闭事件”开始,楼市进入第二轮降价期。
    投资银行瑞士信贷、恒生银行等发布报告称,地产商折价销售以回笼资金只能解“燃眉之急”,并预期短期内政府不大可能有直接的政策放宽,国内楼价将进一步向下,跌势或会持续数季。瑞信更预料2008年国内楼价会跌15%,2009年再跌5%,2010年以后楼价将企稳。
顺应国际形势降息
    资料显示,此次央行降息,是自1999年底起,央行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自2002年2月起,央行6年来首次同时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央行、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已经纷纷宣布降息。
    “央行降息,是受到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并不针对楼市,与地产商呼吁救市关系不大。目前央行内部对于地产商贷款,仍然严控,只有一些大型的信用度好的地产商才能够持有一定贷款额度,中小房地产商贷款,仍然非常之难。”华夏银行信贷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认为,目前地产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虽然降息政策有利于恢复消费者信心,刺激购房需求,但一方面这种影响不会在短期内马上显现,另一方面开发商通过销售回笼资金只是一部分,面临银行的全面封锁,大多数开发商将难以逃脱资金困局。
    “在目前形势下,地产商如果一味死撑,或者冀望政府救市,均行不通,随着购房者愈发理性及购房观念的改变,楼盘营销手段也越来越重要,开发商不如给予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以及挖掘楼盘的教育、商业等外部资源和住宅所在的片区前景、人文氛围、社区整体素质等因素,来争取更多的意向客户,实现自救。”戴晓光说。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此次降息后,最大的利好是之前的贷款购房者,以贷款80万,还款年限20年为例,每月可以少还约177元。”戴晓光认为,但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观望很难会因贷款的降息而改变。而且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仍然很谨慎。
    李文杰则预测,此次降息仍然很“温和”,2009年以前央行还将继续降息,一年期借贷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