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美联储为何会“顾念”中国不加息?

作者:杨国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18 20:10:31

摘要:其实,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之所以决定不加息,其根本原因是担心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

美联储为何会“顾念”中国不加息?

3月1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不加息,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

美联储的这一决定,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久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乐观情绪瞬间迷漫在市场上空,市场纷纷猜测,原预期中的美联储年内四次加息,将极可能压缩至两次、甚至年内不再加息。油价、铁矿铁等大宗商品更是应声大涨,美国股市全线飙升,三大股指均创下年内高位,A股市场也开始出现放量上涨的好势头。

市场是情绪化的动物,也只有在情绪化的市场波动中,短线投机客才有利可图,而对比20年前,现在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日渐被投机者(尤其是机构)所主导,尽管众多机构对此冠以量化投资之名。

与拥有量化投资能力、以及众多对冲工具的机构相比,如果普遍投资者“见风就是雨”,而不去识辨美联储“不加息”背后的逻辑,那么,则很可能被机构故意释放出的利好情绪所“钓鱼”,从而不可避免地沦为刀殂之鱼肉。

对美联储的不加息,市场人士应该好好推敲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讲的“国际经济增速看上去比之前的预期更疲软”这句话,诚然,从表面上看,美联储的不加息,对已经复苏的美国经济有夯实之效,对日本、欧洲等同盟的货币政策宽松亦有呼应之效。但是,这些均不构成美联储不加息的根本原因。

其实,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之所以决定不加息,其根本原因是担心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要知道,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经济的增长绝大部分是由新兴经济体所拉动的,而最近四年来,新兴经济体增长的急速下行(印度除外)、尤其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减速幅度高达40%,已经对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因为此,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全球经济的看法时,明确将“中国经济增速如期放缓”置于首位,其心理权重远超过其他新兴市场、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欧元区。

美联储“顾念”中国不加息,这倒不是说,美联储具有伟大的“毫不为己,专门为人的雷锋精神”,而是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度融合的今天,全球经济互为依存、相互反馈的特征已经极其明显,尤其是在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间。

要知道,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中国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560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也已经占到美国全球总出口额的8%左右。而且,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美两国具有较强的偏互补式的竞合关系、且双方均具有充足的市场规模,这对于彼此来说,均是其他任何经济体所不可取代的,美国在IT、高端制造业、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在中端制造业和轻工业领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竞争优势,故而,单纯从经济领域看,尽管中美两国均在竭力弥补产业短板、乃至在全球影响力上展开角逐,但本质上并非是同质化的竞争关系、而是偏互补性的竞合关系。

全球经济体一体化所导致的经济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已经全面取代冷战时期的对立关系,这对于彼此依存度大的大国之间更是如此,大国之间可以角逐、可以竞争,但近30年却没有发生战争,在经济层面也更不会落井下石。之于当下亦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美联储此次不加息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时,中国依然会购入美债欧债力挺对方的原因所在。

从经济层面分析,与20年前已经迥然有异,当下全球经济稳定的安全阀,不在发达经济体,而在于新兴经济体。过往20年,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新兴经济体的拉动,未来10年,全球经济的稳定同样需要新兴经济体的稳定,而在这一语境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当下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而非硬着陆,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而且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包括美国经济在内),均已显得至关重要。

“顾念”中国、担心伤及自身,这才是当下美联储不加息、未来亦可能减少加息频率的根本原因所在。故而,我们在理解了美联储不加息的核心逻辑之后,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在全球性供需失衡中期难以解决之下,我们不宜对金融市场抱以过度的乐观情绪,大宗商品和股市在短期情绪化的反弹之后,中期依然可能会进入震荡下行区间,而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降低风险偏好应该是未来3—5年内的理性选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