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春节热情难以融化CPI寒冬,CPI依旧难破2% 通缩压力山大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2-18 15:52:42

摘要: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8%,创下4个月来新高。

春节热情难以融化CPI寒冬,CPI依旧难破2%  通缩压力山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世纪寒潮连着年前的物价普涨,让猪肉价格再次“上天”。

国家发改委2月17日公布的对36个大中城市监测数据显示,1月猪精瘦肉、带皮后腿肉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6%、15.9%。《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北京生猪平均收购价格近9元一斤,较十二月大幅增长,同比上涨近3成,零售价平均每斤上涨3-4元。

不过,蹿高的猪价没能拯救CPI的颓势。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8%,创下4个月来新高。不过,仍然低于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计受大范围寒潮天气、春节效应等因素影响,蔬菜等食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月份CPI同比涨幅将重返“2时代”。

同日发布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显示,2016年1月,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3%,仍保持较大负增长。

“目前中国的PPI反映的通缩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涨幅也在2%以下,远远低于调控目标,下一步就是中国的PPI通缩会不会演变于CPI通缩,这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峰公开表示。

低于预期

从仔猪到零售猪肉,价格都在快速上升。

1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有所增加,猪肉价格小幅上扬,距离2011年的历史最高已经相差无几。猪粮比价、猪料比价也均上升,分别达到8.4:1和7.23:1,明显超过盈亏平衡点水平,生猪养殖继续保持较高的收益。

“1月翘尾因素也是全年最高值,达到1.39%。在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推升下,CPI出现明显回升符合预期。”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事实上,猪肉价格的回升为CPI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数据时表示,强寒潮天气影响了鲜菜、鲜果的生产和运输,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和4.0%;春节临近,市场需求增加,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5%。上述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32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近期食品价格波动对1月、2月CPI产生重要支撑作用。不过,猪价上升快,但物价回升幅度仍然有限,全年物价仍有望保持低位,整体仍将呈现低通胀格局,经济仍存在通缩压力,特别是在工业领域。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月钢材价格指数为51.7,同比下跌19.57点;有色金属1月价格为60.96,同比下跌13.41点;成品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8.71,同比跌5.70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仍较大,分别下降19.0%、13.5%、12.1%和6.3%,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53%左右。

因为非食品价格等受工业因素的影响,1月物价难以快速上升。工业品价格连续47个月为负数,由于整个经济增速放缓,通缩压力仍在。

降息空间减小

通缩压力缓解,降息空间再次收窄。

“CPI受高翘尾因素、油价低基数等影响,预计2016年同比增1.6%,高于2015年的1.4%;PPI则因去库存、去产能,同比跌幅有望继续收窄。全社会通缩压力缓解,实际利率被动下降,再考虑到汇率的掣肘,下一步降息的空间越来越小。”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表示。

连平也认为,此前利率受多次降息影响一直处在下行轨道,压缩了未来进一步降低基准利率的空间。尽管1月份曾出现短期市场利率突然猛增至5%以上的现象,但其病根并不在“基准利率”太高,央行随即释放了较多流动性,并开启SLF稳定短期市场,目前至少从短期市场利率方面已显示风险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流动性暂时趋紧并不能成为央行亟需降息的理由。

路透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2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机构普遍预计中国央行2月将维持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不变。有80%的机构预计,未来三个月中国央行会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1.5%,这一比例较上期明显提高,显示市场降息预期有所降温。

事实上,央行近期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从价格形势看,物价涨幅较低、相对稳定,并继续呈现结构化特征。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经济仍存在阶段性下行压力,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物价涨幅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的概率较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