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股市发展呼唤制度创新

作者:蔡志洲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5-22 20:56:00

摘要:股市发展呼唤制度创新

 

蔡志洲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5年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刻,中国迈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一直以来,我们总在担心股权分置改革会大量增加流通股的数量,从而导致股市的崩溃和低迷,但事实上却是,当我们冒着这种风险开始了改革时,中国股市翻开的却是全新一页。“股权分置”本来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权宜之计,但是“权宜”却变成了“成规”。在这期间,许多以较低价格获得和持有国有股、法人股的大股东,利用其特殊地位侵犯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为自己获取短期利益,最后不但害了别人,也断送了企业自己。
就股权分置改革以前的中国股市的发展来看,可以说除了深发展、深万科和深中集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发展,有的甚至退步了。上市公司不发展,股市怎么发展?就要靠投机发展。而单纯的投机只能带来一时繁荣,最后必然走向低迷。股权分置改革给了人们一丝希望,就是股权流通有可能把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到那些真正希望而且有能力搞好企业的股东手中。虽然这种希望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由于股市善于预支未来,2006年和2007年的繁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008年后,受通货膨胀与经济调整的影响,我国的股市也出现了回调,而9月份以后全球金融风暴又对股市形成了新一轮冲击,这使我国的整体股价严重地偏离合理的估价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目标就是要把股市稳定在合理的估价水平上。从今年年初以来,尽管我国的经济开始回暖,尽管人们对于市场信心开始恢复,尽管股市已经开始表现出复苏,但仍然有一些股评家们在不断地唱空中国股市,他们不理解中国股市经过制度创新和注入新鲜血液后,已经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不可能长期低迷。去年的1600点只是股市在恐慌时期的短期特殊表现,只要我们的股市是健康的,不可能再到那样的低点。
现在有些股评家们在不断地呼唤股市利好,其实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最大的利好还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首先需要理念创新,而先进的理念是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所带来的。中国股市固然需要监督,但更需要改善管理。内地证券管理部门曾经聘请过中国香港的高人来指点迷津,但在那些年里,中国内地股市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问题就在于他们强调监督太多,而对创新关心较少。而后来我们注重了创新,股市就发展了。近些年来,监管部门的每一次制度创新,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型国企的连续上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将企业分红与再融资挂钩则带动了一轮新的分红热潮,等等。
但是,从经济增长对资本市场的需求来看,我们的改革和创新仍然要继续深入。许多问题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了,但是决心下得总是太慢,如中国石油开盘开到48元的问题、股指期货的推出、AB股的合并问题、公司上市和退市问题等。其实这些事做起来并不一定难,比如AB股合并的问题,B股是在特定条件下设定的股票品种,现在的市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没有必要继续保留,但这一改革就是迟迟不见行动;再说绩差企业的退市问题,到现在没有什么进展,ST股票不知害了多少人,但是赚钱比率最大的往往也是投机这些股票的人,他们的示范效应鼓励着那些想赚快钱的人,助长了股市的投机气氛。这些已经认识到的问题,晚改不如早改,行动越快,我们就越主动。改革和创新总是给市场带来希望,现在其实就是推动改革的又一个好时机。它必将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证券市场的发展是由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在内的各个群体共同推动的。而在这些群体中,金融机构通过近些年的治理已经更为规范,而普通投资者尽管有着违规的行为,但从总体上看在市场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更多地要依靠上市公司的成长。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应该是有所作为的。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即中国的证券市场能否通过制度设计,来督促作为一个整体的上市公司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使效益有所降低,但从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应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对于那些在证券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大公司,管理层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它们的违规经营、侵犯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要坚决干预,而对于它们的发展和成长,则应该有一定的激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