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解读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宏观经济将发生积极变化

作者:刘晓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04 23:27:26

摘要:近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解读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宏观经济将发生积极变化

近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将会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它能够改善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吗?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为中国2016-202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奠定了底线管理的基调,有利于稳定增长预期和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全社会投资和消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五中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中,核心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2016-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必须保持6.6%,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基本目标。全会多次强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是给中国未来五年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定了基调,确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底线。

在当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这一中期发展目标的确立对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尤其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提振短期总需求,还有利于维持经济稳定和鼓励长期投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各类数据出现大幅度回调,随着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和企业绩效的迅速恶化,市场主体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偏向悲观,很可能陷入紧缩经济预期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例如,在亏损面扩大和盈利预期下降、“通货紧缩-高债务效应”的双重挤压下,很多企业已处于行为变异的临界点,导致企业在存货投资、货款融资以及生产扩张等领域出现大幅度收缩,这种收缩一旦形成,将产生强劲的正反馈效应,导致债务累计速度和外溢效应加大。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全会提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也就明确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底线和中期发展前景。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宏观经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中,提出包括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等新要求。实现这些新要求意味着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实际上加强了对发展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更高层面的要求。例如,绿色发展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些举措的贯彻实施旨在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但它同时也会在短期内抬升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实行宏观经济底线管理的总体基调下,未来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将会更加宽松,环境友好和低污染行业的企业可能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随着中国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的投入要素出现趋势性增速回落甚至收缩,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必须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因此,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有利于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最终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亟须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实现技术进步,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完成新旧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速。首先,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效率,放开资源要素价格行政干预,扩大金融和贸易领域双向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包括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其次,通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再次,通过拓展发展新空间,包括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和蓝色经济空间,发挥形成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落实金融和要素领域改革。例如全会提出,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最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强化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例如,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以及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的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将会释放新的市场活力,激发新一轮增长动力。第一,户籍改革和城镇化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十三五”规划同时解决了农民进城落户和城镇吸纳农民落户的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全会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同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将极大地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全会提出,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这将极大地提高城镇吸纳农民落户的积极性。因此,“十三五”期间,户籍改革和城镇化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不仅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镇住房需求的新一轮增长。结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以及“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复苏将会进一步加快,投资增速有望快速回升,这将对改善中国短期经济形势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能够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因此有助于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从短期来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直接效果是可能会使具有生二胎需求的父母在未来一两年内集中生子,从而带动孕育、妇幼保健、健康医疗、奶制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的预期也会导致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提高。因此,“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仅有助于提振消费需求,还可能会提高房地产需求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期,从而可能会加速房地产市场复苏,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

第三,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这些改革将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激发市场活力。首先,全会提出,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其次,全会提出,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最后,全会提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例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通过这些改革所激发的市场需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和惠民生。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做了战略布局。在创新发展中,全会提出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同时,提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交通、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以及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政府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进行底线管理预留了空间。在分享发展中,全会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转移支付,这实际上也是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和服务业投资。此外,全会还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些举措有助于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增长。这些政策对于扩大总需求以及改善经济增长结构都有重要意义。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针对目前的“存量”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思路。例如,针对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问题,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一方面,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此外,全会还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战略性产业的培育中解决存量问题。

总之,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在底线管理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这不仅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中长期问题,提高经济潜在增速,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为中国经济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