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正文

张维仰踩了哪根红线?

作者:马维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30 23:42:30

摘要:面对产业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和“史上最严”的反腐风暴,环保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张维仰踩了哪根红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面对产业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和“史上最严”的反腐风暴,环保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10月28日晚间,东江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张维仰目前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张维仰被调查或因不正当的政商关系,受反腐风暴牵连所致。

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东江环保是固废处理和危废处理领域的领先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带动作用。张维仰此时接受调查,对于环保行业来讲是一件令人可惜的事。

紧急停牌

东江环保在10月28日晚间的公告称:原定于2015年10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批本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因会议召开前未能与本公司董事长张维仰先生取得联系,以致需递交至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无法签署及公告,故本公司于2015年10月27日开始停牌。

经本公司多方联系,后接到张维仰先生家属的通知,张维仰目前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在公告中,东江环保解释了董事长失联的原因。

据悉,东江环保本应在10月27日公布其三季度业绩,并召开电话会议;但就在10月26日晚间,买卖各方突然被告知电话会议取消,原因是公司相关文件需要进一步完善。10月27日上午,东江环保又在港交所刊发公告称,公司因故停牌,并有待刊发有关公司一名董事的内幕消息。

10月29日上午,东江环保紧急召开投资者沟通会。鉴于张维仰目前不能履行董事长职责,并考虑到东江环保持续经营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东江环保董事、总裁陈曙生在张维仰不能履行董事长职务期间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东江环保副总裁、董秘王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司正在跟供应商、客户、银行、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股东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做积极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等事情明朗之后,希望可以尽快复牌。公司将进一步核实相关重要事项,并尽快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

“目前,东江环保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员工情绪稳定。”王恬称。10月30日,东江环保继续向深交所提出停牌申请。

然而,关于张维仰接受调查的原因,市场传言有两个可能:一是东江环保过往与最近风波不断的中信证券关系密切;二是环保行业存在贪腐现象,国家或以某些公司为例“杀鸡儆猴”。

对此,东江环保高管回应称:“虽然是中信投行项目,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信息证明有关联。”王恬则表示,目前公司和公司高管均未收到任何调查或配合调查的通知。

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张维仰被调查或许是因为其在某个项目上与广东省政府官员存在不正当的政商关系。

“中国的民企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原罪的问题,如今在政府加强反腐的背景下,就会有‘概率事件’出现,张维仰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上述匿名人士称。

环保明星

东江环保是张维仰一手创建的,经过十多年精心经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市场担心,一旦东江环保没有了张维仰掌舵,就像缺失了灵魂,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对此,东江环保高管表示,眼下公司经营正常,因为张维仰只是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及政策,而日常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公司董事、总裁及其他高管负责。

“公司管理团队是一个稳定的团队,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在公司任职超过10年以上的老员工,而且大部分员工还有股权激励,能够保障公司长期正常运作,并不会因为一人离岗而运作失效。”王恬说。

薛涛向本报记者介绍,东江环保在固废处理和危废处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当前环保产业本身比较薄弱的状况下,少数几家优秀的环保企业能够对行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他希望,张维仰接受调查不会影响东江环保的长远发展。

据了解,东江环保2003年率先登陆香港创业板,成为内地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2012年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从2005年起,该公司曾经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中国100家最具潜力企业”榜单。

目前,东江环保已成为环保子行业——危险废物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而危废行业正值上升期,东江环保更是该领域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在A股、H股上市的环保企业。

张维仰早年供职于深圳市城管局环卫处,1999年创立东江环保并任董事长至今。他还担任过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业内人士称,张维仰为人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但私下里参与过一些慈善事业,如曾在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偏远地区援建10所环保希望小学的项目。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民企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国企,他们在资源获取、政策扶持、竞争平等方面都多少处于劣势,很多时候必须在夹缝中顽强生长,这导致他们比国企更容易踩踏到一些灰色界限,甚至是红线。不过,上述匿名人士表示,中国的经济土壤目前在经历过混乱期之后,正在逐渐走向健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