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克强总理发出宽松报告 经济霜降 央行双降

作者:刘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4 00:59:25

摘要:赶在“霜降”节气之前,央行释放了年内第三次双降的消息。

克强总理发出宽松报告 经济霜降 央行双降

华夏时报记者刘飞北京报道 赶在“霜降”节气之前,央行释放了年内第三次双降的消息。

10月23日晚7点多,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此外,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比市场调侃巧遇“霜降”更合逻辑的是,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时表示,要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妥善应对和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筑基固稳。

显然,总理明确批示的“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给“双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了明确的指导。

在资本市场上,消息发布后,新加坡富时A50指数瞬间拉升2.5%,截至10月23日19点49分,富时中国A50指数大涨4%。沪指也在该消息发布之前重新站上3400点大关,创业板大涨超3%重回2500点大关。

不过,接受《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双降在意料之中,符合市场预期,预计可以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

“所以最大的看点在于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这表明历时多年的利率市场化得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一环,这是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为什么三度双降

“GDP破7之后,中央势必有所动作。”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而此前央行扩大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MLF等也已有所铺垫,这次降息降准符合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GDP低于7%的目标,工业企业跌幅继续扩大,物价跌幅大于预期,是本次降息的主要原因。

而央行的解释是,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针对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称主要是根据整体物价的变化,保持合理的实际利率水平,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对基准利率的调整一般主要观察CPI的变化,但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在大多数情况下,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但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投资、工业品需求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CPI和GDP平减指数走势有所分化。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1.6%,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同比下降5.9%,已连续43个月呈现负增长。综合起来看,当前我国物价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基准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的空间。

针对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称近期外汇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外汇占款对流动性的影响基本中性。但未来影响外汇占款变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10月份税款集中入库将相应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因此需要通过降准释放部分存款准备金,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汇率稳定是以央行外汇占款的大幅消耗为代价,两个月消耗接近6000亿,必须降准对冲。”管清友称,当前贬值预期弱化,资本外逃压力缓解,也为降准降息打开了空间。

此外,此次双降延续了定向降准的手法。“此前的6次定向降准中,按家数计算累计已有97%的金融机构享受了定向降准政策,在激励金融机构支农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管清友表示。

根据政策实施情况,此次人民银行调整优化了定向降准标准,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进一步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继续完善定向降准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标准,强化正向激励,继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分析认为未来降准多过降息

事实上,此次双降是自2014年11月以来的第六次货币政策“大动作”。在经济有下行压力下,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方向已经驶入宽松周期?

央行给予的解释是,目前货币政策总体上仍是稳健的。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继续营造松紧适度的货币条件。要把握好调控力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又要防止债务率过度上升导致杠杆率过快提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降准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未来可能会看到多次降准。”

管清友给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外汇占款趋势性下滑,汇改两个月内,为了稳定汇率,央行消耗了接近6000亿人民币的外汇占款,未来汇率贬值压力将持续存在,外汇占款的下滑也会继续,而过去这块对基础货币是大幅的正贡献,现在变成负贡献,未来一定会通过降准对冲。

“此次稳增长需要资金。”管清友以1998年为例,彼时央行曾大幅降准,让四大行买特别国债,现在虽然没有发特别国债(不排除以后会发),但专项金融债、地方政府置换债其实都是特别的“特别国债”,一个通过国开行,另一个通过地方政府,背后都是政府为主体的加杠杆行为,是稳增长时期的必由之路。当然,最直接的方法是央行直接QE来买,但是有制度约束,只能绕道而行。

但针对降息空间,却有了不同的解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物价1.4%说明未来继续降息空间有限,还要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但管清友认为,未来仍有降息的可能,但次数肯定不如降准多。原因在于,此次降息之后,基准利率(1.5%)已经再次低于CPI(1.6%),但考虑到PPI依然在-5%以下,实际利率还是很高。所以在通胀低迷的情况下,央行仍有可能通过下调名义利率的方式来降低实际利率,但在时点上难以判断,可以盯住CPI和PPI,如果CPI和PPI下行超预期(尤其是CPI)。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称,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换句话说,央行认为目前仍处于降息周期之中。海通证券则认为未来零利率将是长期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